婚姻与家庭
  • 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刊
  • 中国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
  • 家庭建设轻教材
立即订阅《婚姻与家庭》
首页文章详情

“党旗下的多彩娘家人”!江西省宜春市妇联第一党支部书记在这场培训班上作交流分享

发布时间:2024-11-12 16:49:40
来源:江西省宜春市妇联

11月5日—7日,江西省宜春市直机关工委在市科技馆举办市直机关党支部书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示范培训班。宜春市直单位204名党支部书记参加培训。本次培训共安排了8场专题授课,并由10名市直机关第一批“四强”党支部书记上台分享支部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各党支部书记互学互鉴。其中,来自宜春市妇联第一党支部书记蒿妍颉也上台进行了分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党旗下的多彩娘家人

宜春市妇联第一党支部书记 蒿妍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建设好党的组织体系这座大厦,要让组织体系的经脉气血畅通起来,让党支部强起来。

近年来,市妇联基层党组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妇女儿童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引领着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先后获全国家庭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直机关打造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先进单位等荣誉。

市妇联机关第一党支部成立于2022年7月,目前有中共党员7名,虽然人数不多,但我们一直致力于成长为,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多彩娘家人。按照“支部建在科室上”原则,选举正科级业务骨干为党支部书记,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和凝聚力,是一支充满活力、团结奋进的队伍。今年7月份,第一党支部被选树为市直机关第一批“四强党支部”。

一、坚定“红色”初心,擦亮信仰底色

我们将政治功能强作为支部建设的根本,深化对党忠诚教育,以赣鄱红色娘子军宣讲的方式,让党的“好声音”传播得更广、更远。一是强化理论学习。坚持在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上下功夫、见实效。坚持以“关键少数”带头学、“以上率下”示范学,联系实际深入学,党支部学习研讨10次,党支部党员讲党课3次,让干部职工在学原理、悟思想中,补足精神之钙,全面武装头脑、凝心铸魂。二是组建宜春市“赣鄱红色娘子军”宣讲团。用群众通俗易懂的家常话、喜闻乐见的身边事,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扎实开展“小康幸福你我她”“赣鄱巾帼心向党 扬帆奋进新征程”“‘她’故事分享会”等系列宣讲3000余场,参与人数达10余万人次,用有形有感有效的方式,引导妇女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二、强化“金色”示范,筑牢组织根基

我们始终秉持“打铁还需自身硬”理念,结合实际探索形成“四抓四促”的党支部工作方法:抓政治建设促理论提升、抓制度建设促思想解放、抓队伍建设促能力提升、抓作风建设促担当作为。在党支部品牌创建中,值得一提的是“春蕾妈妈”工作品牌,心手相牵留守困境女童,我是一名春蕾妈妈、支部6名女党员是春蕾妈妈,不仅如此,我们还发动了全市3000多名“春蕾妈妈”与留守困境女童结对,这项工作连续三年获全国大奖,得到了市委书记严允、市委副书记、市委统战部部长石军英、市政府副市长兰亚青肯定性批示。

三、点燃“蓝色”引擎,激发内生动力

为打好党员素质提升“组合拳”,我们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创新教育举措,开设干部讲堂、“党员讲、大家评”,在讲学中提升履职能力,开展春节回乡调研,召开座谈会分析研讨,在真调研中锤炼党员干部作风……我们积极跑项争资,建设完成“母亲水窖”项目6个,资金240万元,解决了一万多名农村妇女的安全饮水问题;争取“两癌”低收入患病妇女每人1万元救助金,累计1267万元;设立12338妇女维权党员服务岗,接待妇女群众来电来访4700余件,逐渐练就了能担事的“铁肩膀”和能成事的“真本领”。

四、促进“橙色”融合,推动同频共振

坚持党建带妇建,我们通过“三个工程”,强化党建和业务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扎实推进“家家幸福安康工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开展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家庭家教家风主题活动,协同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发挥重要作用。全市选树各级典型家庭近万户,其中,100余户家庭入选全国、全省最美家庭,形成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良好风尚。实施“一县一品”下沉式培训工程,将妇女技能培训“沉下来”、“送上门”,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00余期,培训母婴护理员、养老护理员、家庭保洁员等5300多人次,入选抓落实活动典型案例汇编。深化妇联改革破难工程,将妇联组织向“三新”领域延伸,已新建“三新”领域妇女组织近2000个,逐步形成“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组织”的工作格局。

精彩专题

Copyright 2009-2025© www.mf-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婚姻与家庭杂志社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3307号-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50001
地址:北京东城区史家胡同甲24号
联系电话:010-65060651
举报电话:010-65060651
举报邮箱:hunyinyujiating@mf-china.com.cn
官方微博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