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感恩的孩子,大多都是因为父母的言传身教;真正的感恩,一定是发自内心,且双方都感到愉悦和幸福的。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生命的感谢和欣赏。心怀感恩的孩子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态度是积极乐观的,人生之路也会越走越宽。
让孩子学会感恩,先要从说“谢谢”开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里都包含感恩的道理。日常吃的东西、穿的衣服都包含自然的馈赠、劳动的汗水,也都是感恩的对象。父母要告诉孩子,要感谢自然的阳光雨露,感谢农民、工人的辛勤劳作,更重要的是要感谢父母。因为父母除了挣钱给孩子提供吃穿用度外,还对孩子给予了关爱与陪伴。此外,还要感谢老师的教育、同学的照顾,以及来自陌生人的帮助。
感恩需要有仪式感。父母可以让孩子制作感谢卡片、写感谢信,把他想感恩的对象、感恩的事情表达出来;也可以让孩子给想感谢的人发奖状,比如爷爷每天接送他上下学,可以给爷爷颁发一张感恩奖状。我的做法是,让孩子以鞠躬行礼的方式送给老人。
孩子向父母表达感恩的方式有很多种,在父母生日时,送上自己亲手做的礼物,吃完饭后主动收拾桌子、洗碗筷。感恩不是刻意去表达的形式,比如孩子给父母洗脚,而是发自内心的表达,哪怕只是说一声“谢谢!”“妈妈辛苦了!”
当父母不停向孩子表达自己的辛苦和不易,比如我天天起早贪黑地工作,平时勒紧裤带,省吃俭用也给孩子“最好的”时,孩子也许会如父母所愿表达感恩,但这么做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感到内疚,觉得自己对父母有负债感、负罪感,或者他们不是发自内心,而是不得不完成某项任务才表达,这都不是真的感恩。因为感恩应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在一方向另一方表达感恩时,双方都应该主动、积极而且非常乐意,这样,感恩的过程才会保留美好的回忆。如果是痛苦的情绪和经历,那还不如不做。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孝顺父母也是感恩。孝心、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想让孩子有孝心、懂孝道,做父母的首先要身体力行,做好榜样。如果你自己都不孝顺父母,又怎么能引导孩子体恤你的付出和辛苦,懂得感恩呢?即便孩子为了完成任务给父母端水、洗脚,甚至嘴上说“谢谢”,但内心深处并不知道什么叫感恩。
孝顺不是逆来顺受。孔子的弟子曾子跟父亲在农田里干活儿时,不小心弄断了一根瓜秧。父亲勃然大怒,拿起一根木棍就打在曾子背上。因为用力过猛,曾子晕了过去。但是,他醒来后不仅没责怪父亲,反而笑着说父亲教导得对。为了证明自己没事儿,曾子马上给父亲弹琴唱歌。
孔子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不但没有表扬曾子,还把他训斥了一顿。大意是如果你继续这样“孝顺”下去,下一次很可能会被父亲打死。到时候,父亲不但要背负杀子的骂名,还要受到法律的严惩。当父母做得不妥时,子女不能无条件顺从,而要劝谏、纠正他们的错误。
我们对待父母的态度,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与其抱怨孩子不孝,不如真诚地向自己父母表达感谢,用实实在在的陪伴、照顾来孝顺他们。如果你没有经常给父母打电话,也很少带孩子回家陪伴老人,那么,你再怎么辛苦、付出,孩子都觉得理所当然。
作者简介:贾新超
教育学博士,积极心理学研究者与实践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培训办公室专项培训师,人社部教培中心家庭教育课程讲师,著有《写给孩子的积极心理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