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民生工程。河北省秦皇岛市妇联发挥组织优势,积极担当作为,创新“爱心爸妈”结对关爱机制,累计招募“爱心爸妈”610名,结对陪伴儿童437名,实现了留守和困境儿童结对关爱全覆盖。秦皇岛市妇联引进北京“有解”爱心妈妈团队并研发“有解”口袋书,充实“爱心爸妈”力量,培育市心理卫生协会成为全国妇联首批“巾帼牵手计划”心理关爱类项目,“小岛爱心爸妈”志愿服务联盟品牌得到社会认可,探索出一条留守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新路径。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晓薇、河北省妇联来秦调研给予充分肯定。人民日报、中国妇女报予以推送刊发。
一、坚持党建引领,构建政社协同、多方联动工作体系
市、县、乡(镇)、村四级联动。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听取汇报、调研指导。市委改革办将“爱心爸妈”结对关爱工作纳入微改革微创新项目,市妇联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事项,纳入“为民十件实事”,先后建成妇女儿童活动阵地1900处,全市9个县区联合社会工作部召开“爱心爸妈”三年攻坚行动部署会,全部建立爱心联盟、爱心驿站、巾帼志愿服务队,村妇联主席带头争做“爱心妈妈”,为“爱心爸妈”陪伴成长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部门单位协同发力。市妇联联合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民政局等8部门联合出台《秦皇岛市深化爱心爸妈结对关爱留守、困境儿童三年行动方案》,明
确各部门单位职责任务,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推发典型案例,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公益力量广泛参与。市妇联设立社会组织培育项目,大力培养、引导和扶持社会公益组织参与“爱心爸妈”结对关爱工作,动员全市29个社会公益组织,吸纳党政机关干部、教师、三新领域志愿者4884名,募集资金74万元,累计开展关爱服务活动1000多场次,为留守和困境儿童提供爱心助学、心理疏导、亲情呵护等多项服务。
二、坚持因人施策,建立平等尊重、精细精准关爱模式
做好思想陪伴。当好孩子成长的“引路人”。在学校、社区等建立儿童之家、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心理疏导室,在春节、“六一”、端午、中秋等重要节日,陪伴孩子一起过节,暑假期组织孩子们参观博物馆、开展巾帼科普“阅”享童年、国学经典诵读、参观儿童成长历史展等,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做好学习提升。当好孩子成长的“筑梦人”,吸纳优秀家庭教育讲师、心理咨询师、法律工作者等专业人士加入“爱心爸妈”队伍,重点结对有学习困难、家庭矛盾的留守和困境儿童,对孩子进行学业辅导,传授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成绩。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划分手工组、美育组、书法组、体育组,因材施教,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健康情操,“爱心爸妈”定期家访,陪同孩子整理个人卫生、清洁生活环境,引导孩子在“坐卧起立行”等方面养成良好习惯。
做好情感抚慰。当好孩子心灵的“守护者”。坚持灵活灵动、细致细腻、真情真心的情感陪伴模式,通过缝制布艺、制作扇子、剪纸等活动载体,实现亲情陪伴“零距离”、沟通交流“无障碍”、情操培树“进行时”,培养孩子们阳光向上的良好心态。在海港区建立“暖阳妈妈”儿童活动基地,组织开展出游、植树、采摘等活动,让儿童亲近自然,提升整体素质。
三、坚持常态长效,健全规范化、可持续运行机制健全“爱心爸妈”招募、培训、评估机制。
“微爱妈妈”实行线上报名、线下审核、心理测试等多环节审核,严格筛选,确保素质能力过关。强化业务培训,科学设置培训课程,邀请专家授课,考核通过后才能上岗。注重反馈评估,综合受助儿童、家长等多方意见,科学考量“爱心爸妈”工作实绩,着力打造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有专业素养的志愿者队伍。
健全儿童动态摸排服务机制。围绕实现全市留守和困境儿童应纳尽纳、应帮尽帮,采取定期排查和动态监测相结合方式,联合民政局每月在全市进行摸排,组织各级妇联干部、执委常态化走村入户,社会公益组织“随时访”,及时发现家庭发生变故的儿童,纳入台账管理,分类分级落实关爱措施。建立“爱心爸妈”关爱台账,及时掌握工作动态,调整方式方法,提升工作成效。
健全“爱心爸妈”激励引导机制。组建“小岛爱心爸妈”微信交流群,在秦皇岛女性公众号开设“爱心爸妈 守护成长”专栏,召开全市“爱心爸妈”结对关爱交流会,线上线下大力宣传推送先进典型和优秀经验,并向全国、省妇联推荐。对参与“爱心爸妈”活动的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及时向单位提出表扬。对参与活动的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在推荐“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百佳妇联执委”等时优先考虑,帮助“爱心爸妈”不断提升关爱服务水平。联系原麦时光等企业搭建爱心平台,让“爱心爸妈”在付出爱的同时学到技能,全面提升爱心爸妈的荣誉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