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与家庭
  • 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刊
  • 中国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
  • 家庭建设轻教材
立即订阅《婚姻与家庭》
首页文章详情

祝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10户家庭荣获苏州市“最美家庭”

发布时间:2023-12-27 13:56:16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妇女联合会
作者/冉霞

近日,江苏省苏州市妇联公布了2023年度苏州市“最美家庭”名单,吴江区10个家庭上榜!他们分别是管丽萍家庭、胡之茜家庭、潘永年家庭、杨秋东家庭、杨志强家庭、张海洋家庭、周小进家庭、周鑫华家庭、朱恩观家庭、朱学明家庭。 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家庭故事,感受小家大爱的暖心力量!

管丽萍家庭

管丽萍是苏州农商银行职工,曾获得“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等10余项国家、省、市、区级荣誉,并作为2023年苏州金融系统唯一代表参加江苏省工代会。她曾患重病,但没有被病痛吓倒,治疗后主动请缨,深入太湖围网拆迁一线和乡村振兴工作前沿,创建劳模工作室,推出“青年农村走访三步法”、“阳光信贷-大数据模式”、“江村驿站”普惠服务点等乡村振兴项目,积极组建乡村振兴团队,开展志愿活动200多项,累计服务4500余小时,将公益服务与银行助农结合,推动吴江区整村授信全覆盖,持续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她的丈夫施浩,是汾湖职业高中副校长。从教12年来,他言传身教,多次带领学生在省、市级CAD技能比赛中获得佳绩,获得吴江区教育局嘉奖。他积极帮扶新教师,获评“师徒结对一等奖”、“吴江区好师徒”,也经常为问题学生进行思想开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他还热心公益,多次为困难学生进行爱心募捐,先后获得“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吴江区十佳最美教师”等荣誉。

他们的女儿,5岁起就积极参加母亲组织的公益活动,为南疆贫困儿童捐衣,和父母一起,看望孤寡老人、困难家庭,跟随父母踏上公益道路。

胡之茜家庭

胡之茜是城南派出所一名内勤民警,丈夫李品波,原是某科研部队参谋部一名上校处长,两人从大学毕业后特招入伍,相识在边疆某科研部队,在工作中均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胡之茜在部队科研一线从事技术研究工作11年,获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受嘉奖4次。2018年,为了儿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和照顾年迈的父母,胡之茜满含对部队的不舍,带着儿子转业回到吴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脱下军装穿上警服,她既感到自豪又感到压力很大,隔行如隔山,她先成为了三个村的社区民警,负责辖区内的流动人口、涉外管理、企业消防等工作。她很快完成了角色转换,还组织开展反诈宣传、蓝盾志愿服务等各项活动。后来,胡之茜岗位调整到了综合指挥室,作为内勤民警,她敬岗爱业,尽职尽责做好分内的工作,并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得到肯定与认可。

胡之茜上有老下有小,丈夫长期在边疆服役,派出所基层工作又经常需要加班和值班,工作、学习、生活她一肩挑,从无怨言。李品波则将妻子的无悔付出转化为干好国防科研事业的不竭动力,先后荣立三等功一次,多次被评为优秀机关干部、多次受嘉奖。儿子李昕阳,兴趣广泛、勤奋好学,成绩优异。

潘永年家庭

在平望镇城壕里社区,潘永年一家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积极奉献、家庭和睦、勤俭节约。夫妻俩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几十年如一日。女儿健康上进,受父母影响,大学期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潘永年现为苏州市吴江区中医院皮肤科学科带头人,他的妻子王群为平望镇总工会副主席,女儿潘思璁今年刚毕业,目前就职于苏州农商行。

潘永年1995年从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进入吴江区中医院工作,从医近三十年,在卫生系统领域中收获口碑和荣誉。潘医生始终本着“医者父母心”的原则,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潜心钻研中医,精通理法方药,对各类皮肤性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得心应手,医治病人无数。

他的妻子王群一直服务于平望镇经济工作,期间多次评为先进并获嘉奖,去年调任平望镇总工会。在忙碌的工作中她主动担当,积极投身于防洪抗疫中。他们的女儿潘思璁去年也加入了核酸检测志愿者行列,母女俩一起奋斗在防疫一线,守护一方百姓平安。

潘永年一家三口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管工作繁忙、劳累,夫妻俩总是互相鼓励、互相支持。生活中,夫妻俩一起分担家务,将小家收拾的干净整洁、舒适温馨。潘永年一家夫妻和睦,爱岗敬业,是最美家庭最好的诠释。

杨秋东家庭

2016年起,杨秋东在贵州先后资助了两位贫困学生,帮扶其完成学业。当得知苏州市吴江区美美与共助学志愿者协会成立后,杨秋东夫妻二人毫不犹豫的加入了这个捐资助学的爱心大家庭中,2019年9月,协会组织前往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扶贫活动,杨秋东夫妻暂停忙碌的工作,积极参与其中,与协会成员一同去看望宁夏灵武的贫困学生,为他们带去温暖。目前夫妻二人共资助贫困学生6人,每年的资助款为36000元,已有2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杨秋东不仅仅在经济上帮助学生,还不忘经常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他希望学生珍惜学校、老师的精心培养,努力学习,将来用优异的成绩回馈社会。杨秋东还积极动员身边的朋友企业家参与到扶贫帮困的事业中,帮助莘莘学子上大学,完成他们的大学梦。

杨志强家庭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为了给孩子读书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业余时间,杨志强夫妇的主要活动就是阅读,并就阅读进行写作、研究等等。他们的言行,让孩子耳濡目染,如同镜子一般让孩子热爱阅读。

姐姐,是妹妹的一个榜样。姐姐长大了,自主阅读的能力自然就变强了。所以每次在家休息时,沙发上、书桌旁……都会有姐姐阅读的身影。妹妹看了,也会学着姐姐的样子,去找本书有模有样地读起来。就这样,妹妹慢慢地也会独自拿起书来静静阅读。孩子的榜样,拥有着强大的魔力。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杨志强家庭不仅注重于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还十分重视对他们品德方面的培养。家庭中一直要求以诚信待人,以诚心待物,让他们言必诚信,行必忠正,懂得感恩。

近年来,杨志强家庭被评为吴江区十佳书香之家、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户、两个孩子都被评为江苏省“好少年”。

张海洋家庭

张海洋夫妇都是小学教师,他们重视家庭教育,深知孩子的性格、能力,归根结底是受到父母的影响。每日阅读是妈妈的习惯,同时也影响着孩子。不刻意要求孩子成绩最优秀,但必须要有自信、有爱心,懂得欣赏别人,也要爱护自己,多做力所能及的事。

在爸爸妈妈的教育和鼓励下,女儿张邵允积极参加各项比赛收获许多荣誉,8岁的她每学期都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2019年“厦门之夜”组委会授予她“中法文化交流小使者”称号;2020年获“长三角一体化科普动起来”制作大赛一等奖;与爸爸联手写作小学生科幻趣味读本《魔方城》;参加2020“乐学吴江”之“寻找了不起的身边人”网络投票活动获人气学生奖;她还多次主持校级活动,如“入学礼”、“英语节”等。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张邵允无论整理衣被、洗碗、拖地样样拿手。

孩子成长路上的幸福,莫过于有爸爸妈妈的陪伴。一家人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其乐无穷。带着爱与阳光,向自己的梦想出发。

周小进家庭

周小进的家庭是一个其乐融融、幸福美满、满载爱心的三口之家。

周小进是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博士,长期从事体外诊断(IVD)行业,主攻重大疾病血液标志物诊断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刚开始参加科研工作时,周小进从事的是肿瘤诊断,但由于自己外公经常走失,她对老年痴呆病症产生关注,甚至放弃了肿瘤专业和原有的高薪职位,于2017年在吴江区创办了苏州仁端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专注老年重大慢性疾病诊断方向,重点开发阿尔兹海默血液检测产品及相关原材料研究。在周小进的带领下,仁端生物现已研发出7项老年重大慢性疾病诊断方面的专利,公司研发的诊断试剂盒已进入临床阶段,检出率高达80%。面对初创公司的资金短缺,周小进的先生毫不犹豫地支持她的理想,甚至是抵押房屋“不留后路”的支持。

周小进夫妻热心公益,他们一起加入公益团队、一起资助甘肃山区小学、一起捐助云南姐弟上学。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则是“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为来引导孩子。周小进时常带女儿进实验室参观,给女儿示范各种仪器,为女儿讲解实验基础知识。

周鑫华家庭

周鑫华是“吴江农民画”非遗传承人,自1988年开始接触农民画创作至今,始终坚持扎根农村一线,近年来,创作了150余幅农民画,生动记录了美丽乡村的发展历程。寒暑假期间,周鑫华组织学生参与黑龙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进行井盖、扇子的绘画,营造了良好的文明宣传氛围。如今,周鑫华身边已有600多位农民画学生,其中60多幅作品在各级比赛中获得了奖项。在政府部门的鼓励和支持下,周鑫华还走进八坼小学、菀坪小学,为孩子们开设了农民画课程,在课堂上向孩子们传授农民画技艺,通过创作农民画,让孩子们对新农村生活有更深的认识。爱人金桂英一路相随,做好贤内助,承包了家里所有繁杂的家务和农务,让周鑫华自由地在艺术的道路上驰骋。

周鑫华夫妻二人致力于传承非遗文化的志愿服务活动,积极配合街道、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民画创作辅导活动,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学习、热爱农民画创作,为传承非遗文化培养了优秀的接班人。

周鑫华家庭还是黑龙村五星文明户家庭,不大的院子被各色花草装饰得分外美丽,花草三分栽植,七分养护,这艳丽缤纷的花草背后是一家人的“精耕细作”。这花草之美,是庭院之美,更是家庭之美。

朱恩观家庭

下床要抱,吃饭要盛好放在面前。89岁的朱阿布在朱恩观家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精心呵护与照顾,虽然没有儿女,却拥有天伦之乐。

朱阿布从小残疾与轮椅为伴,15岁那年,朱恩观的母亲朱阿贵把她接到家里,视为己出,还与她同住一间卧室,细心照顾她的起居。朱阿贵去世后,当时年近60岁的朱恩观接过了照顾朱阿布的接力棒,她像母亲一样,给予这位毫无血缘关系的姐姐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朱恩观儿女的印象中,母亲的每一天,都是从照顾朱阿布开始的。女儿张红芳说:“母亲对阿布姆妹的照顾如同渴了就要喝水一般司空见惯,又在日复一日的循环中天长地久。”如今,77岁的朱恩观已力不从心,但她对朱阿布的爱护,早已在言传身教中传递给了儿孙们。“既然是一家人,就要承担起这个责任,奶奶、婆婆的善良与爱心,必将成为我们家的良好家风,一代一代传下去。”儿媳叶玉明说,她儿子每次回家都要给阿布姆妹梳头、陪她聊天。自朱阿布被收养以来,朱阿贵一家四代接力,用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柔,守护她走过了74载的漫长岁月,谱写了感动人心的人间真情。

朱学明家庭

2016年,朱学明出于对人文摄影的热爱,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寻亲公益活动,从此义务承担起苏州市吴江区乃至附近地区的寻亲事宜。

7年时间里,他创办“秋波心影”自媒体寻亲公众平台,已有5300人关注,共编辑方发布寻亲信息660多条,在公安部门和广大志愿者大力支持下,45人已经找到了亲人,圆了他们的寻亲之梦。

2019年春天,朱学明在江阴志愿者的帮助下,成立了江阴寻亲志愿者协会吴江分会。如今,分会已有26名志愿者,其中有医生、辅警、福利院工作者,还有寻亲者本人。朱学明说,个人的力量总是很渺小,但通过网络,这些微小的力量能聚集在一起,会变得很强大,这便是人性本身的温暖和力量。

他的儿子朱文超在他的影响下,从小就在心中种下了一颗爱心种子,2012年,朱文超就加入了吴江区面包树公益服务中心,成为理事,主要开展:助学、助残、助老、助农、寻亲等公益活动。

他的儿媳妇沈菊芳是一名幼儿园老师,热爱本职工作,认真负责,在学校是一名好老师,在家是一名好媳妇、好妈妈,尊老爱幼,家庭和睦。

精彩专题

Copyright 2009-2025© www.mf-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婚姻与家庭杂志社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3307号-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50001
地址:北京东城区史家胡同甲24号
联系电话:010-65060651
举报电话:010-65060651
举报邮箱:hunyinyujiating@mf-china.com.cn
官方微博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