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与家庭
  • 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刊
  • 中国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
  • 家庭建设轻教材
立即订阅《婚姻与家庭》
首页文章详情

三八特辑·她力量丨“爱心妈妈”白忠娣:护航成长 用爱守护留守儿童们“稳稳的幸福”

发布时间:2025-03-11 19:51:51
来源:云南省玉溪市妇联

她们是点点星火,驱散生命的阴霾

她们是涓涓细流,滋润孩子的心田

她们是微微暖阳,温暖童年的寒冬

她们是呵护留守儿童

茁壮成长的“爱心妈妈”

“爱心妈妈”四个字,不仅是一个称呼,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就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去了解玉溪这些“爱心妈妈”们的动人故事吧。

白忠娣

小石桥乡玉苗村妇联主席

红塔区小石桥乡坐落在大山深处,为了生计,许多村民外出打工,因此无暇顾及孩子们的生活成长,许多孩子被迫成为了留守儿童。而在小石桥乡留守儿童数量最多的玉苗村,有这样一位充满爱心与责任感的党员村干部,她既是村委会的妇联主席,更是呵护留守儿童茁壮成长的“爱心妈妈”。她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爱与责任温暖每一颗需要关怀的心!

“暖”起来 呵护儿童成长

自2013年担任玉苗村妇联主席以来,白忠娣始终将关爱妇女儿童、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入户帮扶的工作中,白忠娣接触到了许多留守儿童,孩子们哭着在电话里追问“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声音让她听着心酸,她深切地了解到了留守儿童家庭群体所面临的困难。白忠娣说:“那些孩子孤独的眼神、渴望被关爱的心灵,深深地触动了我!”她决定要为这些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做些什么。

为了全面摸排掌握村里留守儿童的数量、分布及其家庭情况等相关信息,白忠娣挨家挨户走访登记、整理信息、汇总资料。哪家是什么情况,父母在哪里,留守儿童在哪里上学都掌握得清楚明白,确保服务的每一位孩子“家底清、情况明”。

村里有一名留守儿童,身患三级残疾,自小父母离异,母亲在外打工,父亲离家后不知所踪,当下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由于家庭情况特殊,因此他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白忠娣得知这一情况后,便把这名留守儿童作为重点关爱的对象,时常前去看望,耐心地与其交流,疏导他的情绪,还经常邀请他一同参与关爱留守儿童的各类活动。慢慢地,孩子变得开朗了不少,脸上也展露了笑容。

在开展关爱工作的过程中,白忠娣深深地体会到,除了物质上的帮扶,有时一个简单的拥抱、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耐心的倾听,都会在孩子心中种下温暖和希望的种子,让他们学会爱与被爱,坚强成长。

“动”起来 拓展关爱维度

“留守儿童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精神上的关爱和陪伴。”白忠娣告诉小编,在摸排工作中,她发现不少留守儿童都是由家中老人照看,他们一般只能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但是对于孩子的学习、心理、思想品行方面无暇顾及,也很难尽到监护责任。父母亲情的缺位,造成了留守儿童道德教育上的真空,部分孩子也产生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和关怀,她在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开展社区家长学校、亲子活动、定期走访、心理疏导、困难帮扶等多种方式,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有时候老人把孩子送过来就去忙自己的农活了,我们一整天都在陪伴孩子学习和玩耍”,白忠娣就这样成为了众多孩子们的“临时妈妈”,和孩子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走进玉苗村“亲子活动室”,琳琅满目的玩具、各种有趣的儿童绘本映入眼帘,这是“爱在开端:0~6岁科学育儿社区家庭推广项目”在基层社区的一个服务点。今年,白忠娣又与市、区妇联积极对接,把玉苗村申请为“爱在开端”项目的联合国儿基会物资接收点,“爱心妈妈”的关爱延伸到了6岁以下儿童。白忠娣始终坚守着“关爱每一个孩子”的初心,事无巨细地关怀着村里的留守儿童。

白忠娣的付出,远远不止于表面的陪伴和帮助。她用自己的行动,为留守儿童们构建了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精神家园。在这个特殊的家园里,孩子们感受到了尊重、理解和支持,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归属感。她的每一次微笑、每一句鼓励的话语、每一个温暖的拥抱,都如同春日里的阳光,温暖着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再感到孤独和迷茫。“虽然事情是变多了,但是为了孩子,一切都是值得的。”白忠娣说。

“绣”起来 编织稳稳的幸福

白忠娣生长在一个传统的彝族家庭,从小深受彝族文化的影响,从7岁开始就跟着外婆、妈妈学习彝族刺绣基本针法,至今已30余年,热衷于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白忠娣心想:“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内心深处充满孤独。倘若能用彝族传统文化的力量去丰富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不但能让留守困境儿童获得更多社交和学习的契机,还能让他们亲身感受和传承彝族的文化传统。”于是,她凭借自身扎实的刺绣功底,开始教孩子们彝族刺绣,这一绣就是好几年。

“这个位置要绣得更密些、更紧实些。”“这里要像这样绣会更好看。”……在每一次的手工刺绣活动里,白忠娣总是耐心地指导孩子们进行手工制作,让孩子们在动手的同时感受到彝族传统文化,乐在其中。

在入户帮扶时,白忠娣看到很多妇女要么出门打工要么在家照顾孩子,没有稳定工作。于是,她引领“宝妈”们学习彝族传统文化,制作彝族刺绣、手工艺品等。2019年7月,白忠娣牵头成立了“玉溪尼苏婆刺绣”专业合作社,不仅进行彝绣技能培训,还承接刺绣订单,助力众多“宝妈”们实现“家门口”灵活就业。

图片来源:马仲贤

同时,她还借助抖音、快手等网络直播平台来增强彝族文化的影响力,拓宽销售渠道,与云师大的学生们共创彝族文创产品,将彝族刺绣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拓宽了村里妇女的增收致富途径,减少了留守儿童的数量!

图片来源:谢家坪

以“心”为灯,穿梭于留守困境儿童的幽暗小径,用温暖的光芒驱散他们心中的阴霾。

白忠娣说:“在关爱留守儿童的日子里,身虽忙碌、心却欢喜,有过心酸、有过委屈、有过成就,孩子们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一双双纯净的眼睛、一声声亲切的‘白嬢嬢’,是我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动力。”

点点星火,定将聚成璀璨星河

涓涓细流,终将汇入大江大海

微微暖阳,必将迎来光芒万丈

“爱心妈妈”与孩子们双向奔赴的爱

让“留守”变“相守”

爱的故事仍在书写

……

精彩专题

Copyright 2009-2025© www.mf-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婚姻与家庭杂志社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3307号-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50001
地址:北京东城区史家胡同甲24号
联系电话:010-65060651
举报电话:010-65060651
举报邮箱:hunyinyujiating@mf-china.com.cn
官方微博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