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过后天气转凉了,要注意保暖可别冻感冒了;在学校里胆量要大些,主动和老师同学交流,不懂的地方多问;父母在外打工,想父母了就跟老师说,老师帮你打通电话跟他们视频聊聊天……”。国庆收假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宝山乡中和小学教师吕泽会又开始了忙碌的教学工作,这是她作为乡村教师的第28个年头。1996年从大理州民族师范普师专业毕业的吕泽会,回到家乡巍宝山乡任教,在高寒山区中和小学石头地分校从事复式班教学一呆就是21年,2017年校点撤并后回到中和小学,工作以来一直承担班主任工作。
(2000年石头地分校照片)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分校就我和另一位老师,校舍很简陋,甚至连公厕都没有。” 谈及当年的情景,吕泽会感触颇深。家长对学校和教师信任度不高,以及艰苦的环境没有让她退缩,反而激发了她改变家乡教育面貌的决心。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和村委会人,她深知知识对山区孩子的重要性,也知道孩子们走出大山的梦想有多深。石头地分校的学生主要来自中和村委会的石头地、阿查黑、吉利古3个村组,采用的是复式班教学,为了快速上手,年轻的她把课余时间都花在熟悉教材、教学重难点与教法上,一点一滴摸索,虚心向身边的教师请教。家访成了她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的重要一环,尽管学生居住地分散,交通不便,下午放学吕泽会经常跟学生一起走路回家,不到2个月的时间走遍了所教学生家,对每一名学生家庭情况了然于胸。良好的专业功底加上勤学肯钻,她很快适应了教育教学工作。课余时间,她还自己动手为学校栽花种树,美化校园,在她的带动下,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习惯越来越好,校点的教学成绩也逐渐摆脱了多年位居全乡末位的状况。刚参加工作时工资不高,遇到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吕泽会用平时节约下来的钱给孩子买上一双鞋,或是给他们买点文具,这一坚持多年的习惯,让很多教过的孩子至今难忘。有的孩子因家庭原因面临辍学,吕泽会就不厌其烦地往学生家里跑,耐心做家长和孩子的工作。她清晰记得,先后教过的两姐妹,品学兼优,但家庭困难,她多次上门做工作,家长被她真诚与耐心所感动,把孩子重新送到了学校,后来姐妹二人先后考上了大学,如今姐姐在县城经营商铺,妹妹也像她一样成为了巍山县山区乡的一名小学教师,这让吕泽会充满了自豪感。2000年,通过多方努力,吕泽会为石头地校点争取到了一方砖木结构教室和一个厕所,改善了教学条件。新的环境,让吕泽会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尽管身边唯一的同事来了又走,走了又换,但她一直在坚守。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对学生的无私关爱,石头地分校的教育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全乡前茅,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成为了学生们心目中的好老师,家长们信赖的教育者。
(2007年新校舍照片)
2007年石头地分校得到了云南艺术学院的资金支持,实现了整体搬迁,从此学校有了标准的砖混结构教学楼、标准的篮球运动场,以及生活用房和厕所。面对全新的校园环境,吕泽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连续几年石头地分校的教学成绩都保持在全乡前列。2017年校点撤并,她结束了复式班教学生涯,融入了中和小学大家庭。21年来,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石头地、阿查黑、吉利古3个村组140多户先后有50多个孩子考取大学,走出大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2022 年 9 月,命运跟吕泽会开了一个玩笑,她突然患上前交通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吸入性肺炎,幸好抢救及时,通过开颅手术保了生命。康复期间,她始终牵挂着自己的学生,身体基本恢复后,就匆匆赶回学校继续工作。两年来,她时常不顾身体手术后留下的胸闷、头痛、头晕等后遗症,利用休息时间对孩子们进行辅导,在她的努力和耐心付出下,学生们的学习成绩稳中有升。“吕老师多年来始终坚守教育初心,教学能力出色,对学生认真负责,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是一位社会认可,家长信任,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谈到吕泽会,中和小学校长字如周这样说。同事张正斌眼中的吕泽会为人谦逊,工作认真负责,总是充满激情。“与吕老师搭档这些年,只要有她在我们都感觉非常轻松、非常安心。”
多年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今年9月,吕泽会荣获“云南省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优秀教师”荣誉;2009年9月,荣获大理州政府颁发的“优秀教师”称号;2次获得县级“优秀班主任”荣誉;3次获得县级“学科教学质量优秀奖”……28年来,吕泽会累计荣获省、州、县、乡各级表彰52次。“虽然我的精力不如以前了,但我将秉持初心,扎实工作,在教好书育好人的路上继续前行。”扎根山村,默默耕耘,几十年如一日,这是吕泽会这群长期从事乡村教育老师们的标配,他们是教育战线上一道靓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