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长久不只是情感问题,也是健康问题。唯有把情感和身体都经营好,才能真正兑现白头到老的诺言。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相守是最温暖的承诺。这句话大家是不是很熟悉?一段长相厮守的婚姻肯定是我们所向往的。然而,非常遗憾,很多人无法拥有这样一个天长地久的感情归宿。
究其原因,大家可能立刻会想到,情感破裂导致婚姻的夭折和伴侣的分离。这当然是婚姻不能天长地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也是婚姻建设的重点内容。但是,无法白头偕老其实还有另外一些原因,其中一个就是伴侣的健康问题导致的丧偶或者婚姻质量不佳。因此,维护身体健康对于经营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还是非常重要的。
只是,很多人在婚姻生活中,容易忽视这一点。只有在丧失健康时,才会后悔自己在健康管理方面缺少正确的认知和积极的行动。因此,希望对婚姻有备而来的伙伴们一定要知道,提高健康能力也是婚前准备的重要一课,更是夫妻长相厮守的重要秘诀。
改变意识、提升知识,为健康打好基础
健康能力首先基于健康意识。然而,这还真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我曾经干预过一对年轻夫妻。他们在生活中有很多冲突,其中一个就是太太希望先生每年定期体检,但先生坚持认为完全没必要。一方面,他很年轻,身体也很好。另一方面,他相信“我命由天不由我”,总是说:“老天爷要是不让你活,你干什么都没用。”所以,他觉得太太完全是庸人自扰。这位先生的思维和做法就是典型的缺少健康意识,会给婚姻带来很大隐患。
我们都知道,年轻人相对不容易生病,但疾病的发生和年龄真的没有必然联系,甚至有些疾病现在还有年轻化的趋势。比如一直以来的中老年“四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已经出现在很多年轻人身上。此外,猝死、癌症也不会豁免年轻人。所以,每个人都要有基本的健康意识,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作为伴侣必须要承担的婚姻责任。
定期体检可以帮助我们及早发现异常的生理指标,进而发现健康隐患,同时有针对性地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减少健康风险因素,将疾病消灭于萌芽状态。因此,将健康管理纳入我们的生活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很多年轻人需要培养的积极理念。
光有健康的理念是不够的。要想维护身体健康,我们还要具备相应的健康知识,拥有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很多人在获取信息方面缺少积极甄别的意识,接受“道听途说”的各种资讯,获得的所谓的健康知识可能是不科学的,甚至是有害的。
比如,有一位朋友特别善意地建议我每天早起喝一杯淡盐水排毒。我问她从哪里知道这个知识的。她说是看到别人转的,而且看过不止一个人转。看来,“多人转发一个信息”是她判断这个信息是否有价值的标准,但我完全不能接受这样的判断过程。我需要从专业的渠道获得健康知识,而且最好要有我可以理解的内在逻辑或者有科学的实验结果来支撑。
后来,我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早起喝盐水是否有好处是存在争议的。有些医生认为,早上喝盐水可以清理肠胃、补充水分、排出毒素、降低血液黏稠度;有些医生却认为,早上喝盐水不仅不能排毒,反而会使睡了一夜比较缺水的身体脱水更加严重,还会增加血液的浓度,使血压升高,加重肾脏负担。特别是有高血压、心脏病及肾功能异常的人,尤其不能这样喝淡盐水。还有研究说,我国居民摄入盐分普遍超标,再喝淡盐水就更超标了。只有身体大量出汗时,才需要补充一些淡盐水和电解质。
通过对比分析这些观点,我更倾向于接受早上不喝淡盐水而是喝普通水的观点。我们需要去甄别各种健康资讯,遇到问题参考专业的渠道和途径,进行独立思考,而不是简单地盲从别人的观点。
知行合一、适可而止,让健康更加持久
光有健康知识也是不够的,最重要的健康管理是知行合一,把健康理念、健康知识用于生活实践,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拥有疾病的应对能力,这样才能够真正拥有良好的健康水平。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没有完全统一的标准,但是,有些公认的健康方式,我们还是要努力遵循的,比如保持合理的膳食。
现在的年轻人在吃的方面有时不太自律。吃饭不规律,吃高油高盐高糖的“快乐”食物,而没有从健康角度对食物进行适度管理。
这一点是要注意的,毕竟有些病真的是吃出来的。例如,一些人因为饮食习惯不佳得了高血压、糖尿病等。
另外,健康的生活作息也是很多人需要调适的。年轻人工作了一天,回到家里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于是,在欲望的驱使下,开始刷手机、打游戏,一直玩儿到很晚,以至于健康的睡眠都无法保证。
此外,养成运动的习惯对于健康维护也是非常必要的。有人认为,我不需要多有线条的外表,所以运动并不重要。其实,运动不仅是为了保持良好的形体,更重要的是维持良好的身体机能,提高免疫力,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很多研究都表明,适度运动可以预防肥胖、便秘、中风、癌症、抑郁症等疾病。所以,健康的婚姻生活中一定要有运动的成分,而且,一起运动对增进夫妻感情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当然,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更是需要积极矫正,比如过量饮酒、吸烟、药物依赖等。这些不良习惯的养成往往有深厚的心理基础,满足了个体一些清晰的或者潜在的需要,所以,矫正起来并不容易。
比如,一个特别焦虑的人经常容易失眠,发现喝酒可以让自己更容易入睡,所以,渐渐养成了晚上喝点儿酒的习惯,然后慢慢成为酒精依赖者。因为这些不良习惯担负着一些重要功能,所以矫正起来格外困难。
有些人希望通过发誓、接受惩罚等方式改掉一些不良习惯,但是发现收效甚微。研究表明,靠意志力去矫正不良习惯往往是无效的,因为意志资源非常有限,过度使用就会消耗殆尽,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因而,不良习惯的矫正需要符合心理规律。可以从底层分析这个习惯满足了个体的什么需要,是否可以用一个健康的途径来替代当前满足需要的方式。比如学习一些正念的方式来帮助睡眠,或者通过解决焦虑情绪来根治睡眠问题。这些都是非常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法,也是一个人健康能力高低的体现。
良好的健康能力还体现在出现疾病时的应对过程中。我们自己或者伴侣难免会有生病的时候,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就医、如何科学就医也是健康能力的体现。比如,偶然的、很快消逝的不适可能没有病理基础,所以不用太紧张,自己观察一段时间即可;而持续的、规律出现的不适就需要认真对待,及时就医,尽可能把问题在早期解决,而不是回避问题、讳疾忌医,或存在侥幸心理、自欺欺人。
在求医的过程中,寻找适合的医院和医生也是一种健康能力。比如,可以先通过网络问诊、查询医学资料、求助他人来进行初步判断,然后再进行求医问诊,和医生进行良好的配合,争取早日康复。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良好的健康能力并不是过度的健康寻求。如果对健康的寻求超越了正常范围,就可能是心理障碍的表现。我在咨询中遇到不少疑病症的来访者,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患有或即将患有严重的、未被诊断的疾病,因此反复就医。即便经过反复的医学检查没发现疾病,或医生给予其没有相应疾病的理性解释后,他们仍不能打消顾虑,继续四处就医寻求治疗。这就不是正常的健康管理,而是出现了心理障碍,需要进行心理干预。
总之,夫妻长相厮守需要良好的健康能力,希望大家在婚前全副武装,然后一路幸福前行。
作者简介:关梅林博士
积极心理学家,中科院心理所校友会副秘书长,国家级精品课主讲教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林业大学应用心理专业研究生副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