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与家庭
  • 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刊
  • 中国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
  • 家庭建设轻教材
立即订阅《婚姻与家庭》
首页文章详情

扫墓祭祖,以文化人

发布时间:2024-04-10 14:34:35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作者/刘余莉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清明节的文化意义

思故人,思的是我们与故人的不了真情;念先祖,念的是我们对先祖的亘古传承。无论是哪一种,我们都能从中收获满满的力量,而这与清明自身的文化意义息息相关。

“文化”一词由两个字组成:“文”,即文字、文章、礼乐、曲调等;“化”的本义作“教行”解,即人因受教而在气质上发生某些变化,能够转恶为善、转迷为悟,甚至转凡成圣。“文化”二字合而言之,就是“以文化人”。这一理解明确了文化的功能。

清明节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上坟扫墓,缅怀过世的父母祖先,所蕴涵的“以文化人”的教育意义非常显著。《论语》中讲:“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民风淳厚、人心厚道是结果,原因在于重视丧祭之礼,提倡知恩报恩、饮水思源、不忘本的孝道教育,使社会风俗自然变得淳厚。

良好有效的道德教育是身教胜于言教。父母在世时,通过孝敬父母就可以潜移默化让孩子学到如何孝敬。但是,如果一个人的父母过世了,又该如何以身教教导儿女孝顺恭敬呢?那就要通过清明节的祭祀活动。《礼记•祭统》说:“是故君子之教也,必由其本。顺之至也,祭其是与!”在上位者能够定时追念父母祖先,在下位者就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孝敬。

清明追念父母、缅怀祖先还体现了古人要依时依礼追念祭祀的风俗。古人按照时节的变化祭祀祖先。春天时,春雨覆盖了大地,这时祭祀祖先,好像祖先也像春天一样重返人间。

除了依时依礼举办祭祖礼仪之外,清明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昭述祖德,以此传承家风、家道、家文化。古时家家户户设有祠堂,供奉祖先的牌位。每到清明祭祖时,全家族的人被召集在祠堂之中,听讲祖先的德行,例如哪朝哪代家族中出现了哪位有德行的祖先,对国家、人民有何贡献。作为后代子孙,必须谨言慎行,不能因自己的言行给祖先抹黑,令祖先蒙羞。东汉太守杨震不收“四知财”的德操,教育杨家的子孙秉持了他的廉洁作风,所以,杨家后代才出现了“四世三公”的盛况。由此可见,反腐倡廉教育早在家庭之中就已经开始了。这样,清明祭祀还成为道德教育的机会场合,提起了人对祖先功德的恭敬之心、思慕之心,培养了对家族的责任感和承传家族文化的使命感。

如今,世界各地华人在清明节提倡建设“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纪念堂”,弘扬中国精神,传承中华文化。其实,这就是古代的“百姓宗祠”。“宗祠”所起的文化教育意义相当于今天的“纪念馆”。建设“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纪念堂”,提倡清明祭祀中华民族万姓先祖,宣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的民族精神,可以凝聚14亿同胞的人心,团结世界各地的华人,使之和谐一体、万众一心,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可以说,“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纪念堂”是对中华传统清明祭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百姓宗祠”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的成功范例,意义深远而重大。

精彩专题

Copyright 2009-2024© mf.womenof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婚姻与家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37088号-1
电话:010-65060651
地址:北京东城区史家胡同甲24号
官方微博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