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与家庭
  • 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刊
  • 中国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
  • 家庭建设轻教材
立即订阅《婚姻与家庭》
首页文章详情

紧张的父子关系

发布时间:2023-12-27 16:02:44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作者/徐莉芳 (资深心理咨询师)

看到孩子身上有缺点时,父母总是想做点儿什么立刻帮他改掉。殊不知,当方法不对时,不但缺点改不掉,还会影响亲子关系。

简单粗暴的爸爸

小博妈妈第一次来咨询室时,是拉着小博爸爸一起来的。小博妈妈满脸忧愁,而小博爸爸则是一脸尴尬。

原来,小博因为一点儿小事挨了爸爸骂,被骂时他只哭不说话,可当他转身进房间时,妈妈看见小博拳头紧握,面露凶光,嘴里还咬牙切齿地嘀咕“他怎么还不去死”。很明显,小博嘴里的“他”是指爸爸。

小博是个8岁的男孩,很聪明,待人也很有礼貌。可每当跟爸爸吵架时,他就会脱口而出希望爸爸去死之类的话。

以前,大家都觉得小博只是在说气话,发泄情绪,没当回事。但这一次,妈妈看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担心孩子会做出格的事情。

其实,小博和爸爸之间的关系一直都很紧张。几乎从不跟爸爸亲近,不跟他单独外出,甚至只要爸爸在客厅,他就会躲进房间。为此,我询问了他们父子平日里的相处模式。

妈妈告诉我,爸爸很想改善与小博的关系,但他对儿子要求比较高,希望他学习好、人缘好、有担当、爱妹妹等。看到他有不足,爸爸就忍不住想立刻纠正。可爸爸耐心不够,简单粗暴,往往没说几句就发火。

比如这一次吵架。爸爸计划周末带一家人去郊外旅行,在超市采购食物时,小博想买蛋糕,可妹妹最近感冒,不能吃蛋糕。爸爸说了小博几句,小博依然闹着要妈妈买。爸爸顿时很生气,开始骂小博,一直骂到家门口。

小博只哭不说话,回家后就进了自己房间。他进房间时,妈妈看到小博面露凶光诅咒爸爸去死。事情平息后,妈妈把自己看到的告诉爸爸,想劝说他改改脾气。可爸爸不但不觉得自己有问题,还说:“他要不是这个死样子,我至于发火吗?”爸爸认为责任在于小博。

爸爸的这种想法很常见。亲子关系出问题时,家长往往会把责任归咎于孩子做得不好,想要孩子先改变,却忘记了孩子是家长教出来的。孩子做不好,家长应该先反思自己,而不是责怪孩子。很明显,小博的爸爸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针对小博爸爸的情况,我用了情景模拟的方式:由小博妈妈扮演爸爸的角色,我扮演小博,演绎事情发生的过程;而小博爸爸做观察者,全程只看不能说话。

通过这样的方式,爸爸终于认识到自己不该发脾气,而且发脾气也教不好孩子。接着,我引导他继续探索教导孩子的方法,比如买蛋糕这件事,可以给小博换成其他的东西;可以跟他约定下次妹妹病好了再买;还可以给妹妹买一个她喜欢且能吃的食物补偿她。

经过几次咨询,爸爸学会了克制自己的脾气,能够灵活处理小博的事情,两人的冲突减少许多。可是,小博依然不与爸爸亲近,见到他还是绕道走。

“和事佬”妈妈

鉴于这种情况,我建议他们带孩子来做家庭沙盘游戏。因为沙盘游戏能够快速呈现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在不知不觉中促进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与交流。

由于小博不喜欢跟爸爸单独在一起,所以我安排妈妈和妹妹也一起加入沙盘游戏。

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之前一直没注意到的重要问题,小博妈妈总是做“和事佬”。不管是小博与爸爸发生冲突还是与妹妹起争执,妈妈都会两边和稀泥。

比如,选沙具时,小博嫌妹妹太慢,嘴里开始念念叨叨。妹妹回怼了一句“我就要慢,气死你”,继续旁若无人地挑选沙具。妈妈立刻走上前去引导妹妹加快选沙具的速度,同时安抚小博:“妹妹是跟你开玩笑的。”

又比如,小博做沙盘时,经常会拿起摆好的沙具左瞧右看,甚至想要换。爸爸看不惯,总会忍不住埋怨他。每当这时,妈妈就会一边催促小博“别看了,等下你爸爸又要唠叨了”,一边又安慰爸爸“他还是个孩子,给他点儿时间”。

表面上看,妈妈化解了一场又一场争执,可实际上,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真正解决。

小博没有学会包容妹妹,妹妹没有学会考虑哥哥的情绪,爸爸也没有学会怎么对孩子更有耐心。所以,与其说妈妈在化解矛盾,不如说她破坏了孩子学习独自处理问题的机会。

在我的引导下,妈妈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开始慢慢调整。当他们有冲突矛盾时,妈妈不再第一时间去调和,而是旁观事情的发生,放手让当事人自己先处理。他们僵持不下或处理不好时,她再以旁观者身份分析事情的经过,引导他们寻找新的解决办法。

小博妈妈放手后,家里的冲突明显增多了。但是,随着家庭沙盘游戏的继续,渐渐地,他们学会了怎么避免和处理冲突。家庭关系越来越和谐,小博和爸爸的关系也在修复中。

一切看起来都很顺利,但问题并未结束。

安全感被满足的男孩

小博有一个问题,不敢主动和别人玩儿。这一点总能让爸爸瞬间暴怒,“小朋友叫他去玩儿,他就是不敢去。一个男孩子扭扭捏捏像什么样子,真是气死我了!”

爸爸生气又无奈。爸爸越是逼小博,他越是不去,也越讨厌爸爸。而爸爸则越想方设法逼他去。每次遇到这个情况,好不容易修复的父子关系一下子又跌到了冰点。

小博想玩儿又不敢去,原因有很多种,比如害怕被别人拒绝、担心没做好被人嘲笑、与别人玩儿有过不愉快的体验等。

我通过咨询发现,小博小时候很爱跟别人玩儿。有一次,不知什么原因,小朋友们忽然嘲笑他脸上有3颗麻子,还给他取外号“三麻子”。小博非常生气,跟别人打了起来,还抓伤了两个小朋友的脸。

事后,老师和家长只处理了打架事件,却忽略了小博内心受到的伤害。从那以后,小博开始变得不愿意跟别人玩儿。爸爸看到他扭扭捏捏,就会骂他、逼他,给孩子造成了二次伤害。

为此,我让小博参加心理团辅活动。每次团体活动时,我和其他小朋友都真诚地邀请小博一起玩儿,小博要么不理我们,要么说“太幼稚,没意思”。不管他怎么说、怎么做,我都允许和接纳,并告诉他想参加的时候就加入我们。我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他在团体中感受到安全和被接纳。

8岁的孩子哪有不爱玩儿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小博开始主动要求加入我们的活动。不过,在外面,他依然迈不出那一步。这时候,爸爸的作用就非常重要了。

为了让爸爸帮助小博彻底走出来,我经常邀请爸爸旁观我们的团辅活动,引导他看到我怎样接纳小博,怎样给他安全感,指导他用接纳代替指责,用陪伴代替逼迫。渐渐地,再遇到这种情况时,爸爸已经可以很平和地跟小博说:“爸爸陪你一起在这里看他们玩儿吧。”

有了爸爸的接纳和陪伴,小博的安全感越来越强,再加上他在团辅活动中体验到和很多小朋友一起玩儿的快乐,小博现在已经可以很轻松地加入别人的活动,有时还会主动组织活动邀请别人一起玩儿。

有一天,小博爸爸特意来感谢我:“到今天,我才明白,一个父亲最重要的不是教会孩子什么东西,而是在他需要的时候陪伴和支持他。”如今,小博和爸爸的父子关系已经非常融洽,甚至可以称得上相互滋养了。

小婚家给您可靠而贴心的爱~~

动动手指|扫码回家

xiaohunjia.jpg


精彩专题

Copyright 2009-2024© mf.womenof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婚姻与家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37088号-1
电话:010-65060651
地址:北京东城区史家胡同甲24号
官方微博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