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与家庭
  • 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刊
  • 中国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
  • 家庭建设轻教材
立即订阅《婚姻与家庭》
首页文章详情

赵刚:别把“吃苦教育”庸俗化

发布时间:2023-11-30 12:16:17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作者/苏锦瑟 受访者 | 赵刚(东北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

专家说:看完孩子和父母的分享,想必大家已经对吃苦教育有了非常直观的感受。那么,吃苦教育究竟是瞎折腾还是值得提倡的教育方式?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说吃苦教育之前,我们要先弄清楚什么是“教育”。“教育”构成一个单独词语是从日本引进中国的,“教”更强调强制培训功能,“育”是一种生活化的影响和熏陶。严格来说,把“吃苦”作为一个教育内容并不太科学,因为何为“吃苦”很难界定。“吃苦”不仅是指汗流浃背的体力劳动,也伴随着全部生活。比如,有的白领从没进行过体力活动,但精神上压力很大很苦闷;有的蓝领每天累得筋疲力尽,但是吃好睡好没有烦恼。两者谁更苦?同一件事,有的人认为是吃苦,有的人认为不是。对苦的界定,其实包含价值观的判断。

我认为,吃苦教育不等同于刻意制造苦难,而是人类对自己生存状态的参与体验,其教育目标是让孩子具备未来构建自己生存、生活的能力。

如何分辨哪些苦可以让孩子吃,可以掌握以下两条原则:

吃苦的目的是让孩子能够自食其力。父母可以让孩子从小就参与家庭劳动,比如洗衣服、打扫卫生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包办,不溺爱。就像喝咖啡不加糖,我们会觉得苦,让孩子体验到生活的不适也算吃苦。

把握适度原则,不能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可以带着孩子适当地参加社会活动,在辛苦忙碌中让生活体验更加丰富和深刻,增加心理冲击。也可以让孩子适当地去干干农活,在工地搬搬砖,出出力,流流汗。当然没有必要在极端环境下进行,否则就属于刻意制造苦难。也不能用羞辱、虐待的方式让孩子去体验吃苦,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就得不偿失了。

在进行吃苦教育时,父母不能简单化、强制化、模板化和庸俗化,否则孩子一定会反抗和不满。吃苦教育应该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有效引导。我建议在孩子小时候,父母就开始亲自参与,比如陪伴孩子一起做家务;等孩子大一些,再引导孩子参与复杂程度更高的体力劳动等,循序渐进。

吃苦教育的过程中要有情感连接。比如新闻中的妈妈,比强迫、命令更好的方式是对孩子说:“妈妈上大学时,经常坐这种无座的慢车。这个过程不轻松,但是因为火车每一站都停,能够看见很多不一样的风景。你想不想看看妈妈曾经看过的风景呢?”孩子可能会产生好奇,顺理成章地想去体验一下。妈妈也可以买两张慢车无座票,陪着女儿一起坐,一起吃苦的经验更能增强母女俩的情感连接。

总之,让“吃苦”产生对孩子身心有益的教育效果,需要父母懂得教育的艺术。

精彩专题

Copyright 2009-2024© mf.womenof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婚姻与家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37088号-1
电话:010-65060651
地址:北京东城区史家胡同甲24号
官方微博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