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与家庭
  • 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刊
  • 中国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
  • 家庭建设轻教材
立即订阅《婚姻与家庭》
首页文章详情

气节,一个人的精神脊梁

发布时间:2023-11-09 11:42:33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作者/王济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爱国诗人文天祥的崇高民族气节被人们传颂至今。

什么是气节呢?

所谓气节,是指人在维系和实现既定的价值目标时所具备的坚持性、坚定性和自觉性。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都需要气节来支撑自身的目标,但最为根本和基础的气节是人的气节。气节存则人生立,气节失则人生堕。由此可见,气节直接影响人生,是一个人的精神脊梁。家庭是培养气节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第一场所。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作为父母和家长,应该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这段话表明了培育气节的双重价值性,一是对儿童个体的价值,二是对国家和民族的社会价值。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培养孩子的气节呢?  

努力营造有气节的家风氛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父母可以通过民主对话、亲子活动等方式营造有气节的家风。

譬如,父母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时,没有斤斤计较,而是相互包容和体谅,就是在教育孩子大气与和气。孩子受到挫折时,父母多鼓励、支持,为他加油打气,帮助孩子长志气、增骨气。

儿童早期生活的家庭环境对其影响至关重要,只有在有气节的家庭氛围中,才能培育出儿童自身的气节。

运用多元化的资源和方式进行气节教育。在家庭中开展气节教育,离不开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与途径。

比如,可以通过讲故事、学历史等趣味性较强的方式寓教于乐,在玩儿中学习和思考并进行实践,真正做到学、思、行相结合。

例如,马克思立志“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周恩来总理少年时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爱国诗人屈原被放逐途中仍不失志,写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此外,还可以通过学习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抗击倭寇的戚继光等人物的历史开展气节教育。

父母还要身体力行,身教与言教并重。如果父母自身都没有良好的气节,想要培养出孩子的个人气节就会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由此,父母要先反思自身做人的气节,并身体力行地在点滴小事中引导孩子。

这一过程应当是缓慢且渐进式的。儿童有不同的年龄阶段特征,只有尊重儿童发展的阶段性,才有可能促进其更好地养成崇高气节。

对于0~6岁的孩子,可以用看绘本、讲故事、演情景剧的方式;对于6~12岁的孩子,可以参观博物馆,讲一讲重要人物的生平与历史事件;对于12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引入更加复杂的关于气节的知识和历史事件进行教育。

气节教育对于儿童的成长十分重要。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父母应注意儿童在每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变化,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展现气节、学习气节和实践气节这三个维度,共同促进儿童养成个体气节,帮助其成为一个拥有美好心灵与社会公德的新时代公民。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供稿)

精彩专题

Copyright 2009-2024© mf.womenof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婚姻与家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37088号-1
电话:010-65060651
地址:北京东城区史家胡同甲24号
官方微博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