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与家庭
  • 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刊
  • 中国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
  • 家庭建设轻教材
立即订阅《婚姻与家庭》
首页文章详情

为何你的付出常被视作理所当然

发布时间:2023-11-03 15:07:28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作者/肖雪萍

马华和丈夫陈志飞结婚不到一年,但真要说起来也不是没有烦恼。前不久,陈志飞升为项目经理,工资翻了一倍,但工作量也陡增。下班回到家后,常常都懒得说话。

马华是自由职业者,偶尔出去谈个业务,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她很期待丈夫下班后能陪自己去买菜、下厨做饭,吃完饭后一起出门散步。

但看他每天那么累,她不忍心“劳烦”他。但无论干什么,马华的心思都在陈志飞身上,随时观察他的状态有没有好一些,能不能陪她聊天或出门散步。

偶尔,陈志飞休息一会儿也会主动来找她,但大多时候,他要么回房间早早睡觉,要么继续躺在沙发上发呆。马华心疼丈夫,也理解他的压力。只是,她心里还是会困惑,怀疑这样的婚姻生活并不正常……

当我们形容一个人有同理心,能站在他人立场考虑问题时,就会说“这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善解人意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能力,有助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职业胜任感就越强。然而在婚姻关系中,一味地善解人意反而可能是缺点,因为太过于善解对方,往往意味着忽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比如马华非常理解陈志飞,为了照顾他,一再把自己的需求往后放。刚开始,马华可能会欣赏自己的付出,但时间一长就不会了。一方面,她感到委屈,因为作为妻子的被陪伴、被照顾的需要未得到满足;另一方面,陈志飞也慢慢地习惯了这样的相处模式,把她的包容和付出视为理所当然。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很多女性在婚姻里的自我牺牲,总是带着对亲密关系的焦虑和不安全感,源于类似“我必须付出很多,向别人证明我是好的,有价值的,然后才能得到爱”的潜意识信念。在此推动下,女性会不自觉地在关系中承担过多,隐忍过多,给伴侣造成一种“她没了我就不能活”的错觉,因而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让关系逐渐失衡。

夫妻之间互相体谅、彼此理解有利于婚姻幸福,但在此基础上,还要加上一个“能提需求”的前提。当然,让一个善解人意的人主动提出需求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长久忽略自己需求的人,可能不知道自己真的想要什么。有些人虽然知道自己想要怎样,却害怕表达之后被拒绝,或者担心被认为是“一个麻烦的人”。

但这样的“善解人意”只能让两个人渐行渐远,最好的做法就是把内心的冲突说出来。比如马华可以告诉陈志飞:“我希望你明天下班后陪我去看电影,可又担心你太累了。其实,我常常都担心如果要求太多,你会烦我,觉得我是个累赘。”相信他听到这样的话后,非但不会烦躁、排斥,反而会做出承诺和行动。

马华需要体谅陈志飞的辛苦劳累,但也要告诉他具体需求,比如:“我希望你能在下班后陪伴我,每星期不低于3次,这是我非常重要的需求。”需求表达得越具体,得到满足的程度就越高。当然,陪伴妻子并为她带来幸福和满足感,也是丈夫应尽的责任。如果陈志飞知道,只要他用半小时陪她散步,妻子就能感觉到被爱的幸福,他一定非常乐意那样做。

肖雪萍 心理作家,同在心理工作室创办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特约心理专家,中国关工委专家团成员。著有《滚床单心理学1、2》《不完美的美》《成长,长成自己》等。

精彩专题

Copyright 2009-2024© mf.womenof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婚姻与家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37088号-1
电话:010-65060651
地址:北京东城区史家胡同甲24号
官方微博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