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妇科门诊:呵护未来的母亲
发布时间:2023-03-13 12:13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作者/ 俞佳铖
2022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少儿妇科门诊挂号难”的新闻突然冲上热搜,评论区除了很多女孩家长的支持和叫好,还有不少网友表达了困惑与不解。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女孩与妇科病应该是绝缘的,“没结婚,没有性生活,哪来的妇科病呢?”
但在专业医生眼里,从出生不久的小婴儿到青春期的女孩,都可能患上妇科病,且妇科病正呈现出低龄化趋势。
家长常常苦于不知向谁求助、去哪儿就医,一般会带孩子在成人妇科与其他相关儿科门诊间犹豫徘徊,经常遭遇错诊、漏诊、误诊等令人揪心的情况。
好在,近几年全国各大医院陆续开设少儿妇科门诊,犹如一场及时雨,给家长和女孩解决了难题,但也出现了一号难求的状况。这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关注女孩生殖健康、性生理改变及疾病,年龄覆盖新生儿到18周岁女孩。
发育期的“尴尬”
“妈妈,我肚子痛!”2022年6月一天凌晨两点多,15岁的琳琳捂着肚子敲开父母的房门。母亲孙女士看女儿脸色发白、冒冷汗,觉得八成是例假引起的痛经。一杯红糖水、一个热水袋,她以为这样就能缓解女儿的不适,谁知琳琳的肚子越来越疼。
一直熬到上午8点多,夫妻俩意识到问题有点儿严重,立刻开车带女儿赶到离家最近的儿童医院。导诊台的护士告知他们无法接诊,建议赶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你们女儿这种情况要挂少儿妇科。”在护士的指引下,琳琳被带到少儿妇科门诊。看到B超检查结果,夫妻俩倒吸一口凉气:女儿肚子里居然全是血!至少有1000毫升!几位医生紧急会诊,诊断为黄体破裂,必须立即手术。慌慌张张的一天过去后,看着术后还在昏睡的女儿,孙女士怎么也想不明白:好端端的怎么会黄体破裂呢?
一个多星期后,孙女士带着女儿复诊。面对医生的询问,琳琳想起来当天的情况:“那天下课我急急忙忙去上厕所,跑得太快了,迎面撞到一个男生。回到教室后肚子有点儿疼,我还以为是吃雪糕吃坏了肚子,没想到晚上越来越疼,这才告诉爸爸妈妈。”
医生告诉孙女士,黄体破裂可能与例假期间出血过多、外力作用、情绪紧张等因素有关。月经之前10天左右为黄体期,这期间要尽量避免做剧烈运动,但青春期女孩月经周期不太规律,往往无法精确计算黄体期,因此要对孩子的突发腹痛状况保持警惕,以免延误治疗,危及生命。
孙女士突然意识到,在对女儿的生理知识引导和普及方面,自己做得非常不够。“我出生在一个小山村,小时候,父母和村里的女人们对诸如生理期、妇科病等很多事情讳莫如深。她们不讲,我也不问,青春期的时候,我甚至还悄悄裹过胸呢……还记得孩子第一次来例假的时候,刚巧我妈来小住,她再三叮嘱孩子这种事情不能到处说。”孙女士不知道的是,似懂非懂的琳琳从那时就在心里种下一种感觉:来例假是件很丢人的事。
除了刚来例假前两次需要妈妈指导和帮助外,之后每月那几天,琳琳都偷偷摸摸把用过的卫生巾塞到垃圾桶的最底部。关于例假这回事,母女之间默契得只字不提。
女儿手术康复后,孙女士一直对这件事耿耿于怀。一天,她看到一则电视公益广告:一位单亲爸爸面对女儿的初潮,不仅没有回避,反而大方得体地恭喜慌张又害羞的女儿:“宝贝,恭喜你,长大啦!”
孙女士内心有了很大的触动:“父亲尚能这么大方地对待女儿的生理变化,而我作为母亲,却无法和女儿自如地交流这方面的话题,以至于女儿不知道黄体期是什么、例假期间要避免剧烈碰撞,我甚至都不知道医院还有少儿妇科门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孩子好奇地提出有关生理、发育、性的疑问时,很多父母不是含糊其词就是转移话题。尤其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产生如花绽放般巨大的身体变化时,哪里是父母一句“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就能消除疑惑,又哪里是顺其自然或闭口不提就能安抚女孩心中的不安呢?该如何科学且积极缓解孩子发育期遭遇的“尴尬”,父母任重道远。
建设好家庭,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风。婚姻与家庭杂志是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刊、中国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家庭建设轻教材、全国妇联重要宣传舆论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