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的免费早餐:用人间烟火抚慰留守老人心
发布时间:2022-09-06 16:36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作者/ 俞佳铖
“慢慢吃,大家吃得那么快,我烧菜都跟不上了哟……”
“小田田,你看!刚上的土豆丝快被那个小老头吃完了!”
2022年7月初的一天清晨,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城关镇肖咀村的村口广场上,田宁娜正用油滑锅,她将一小盆打散的鸡蛋倒入锅中,柴火燃烧正旺,太阳也冒出脸庞。汗珠从脸颊滑落,她抬起手臂随便把汗一抹,鸡蛋液哗啦啦地在油锅里凝成块,老人们欢乐地聊着,不时盯着锅里的菜,盼它能早点儿上桌。
这是田宁娜在旬邑县去的第90个自然村,从2022年3月开始,她用锅碗瓢盆、柴米油盐燃起一场场人间烟火,抚慰着农村留守老人的心。
她来了!架起炉子蒸起馍
“小田田”是田宁娜的新昵称,她已经记不得是哪个村的“老顽童”给自己取的了,她喜欢听,爷爷奶奶们也喜欢叫。
田宁娜出生在陕西省彬州市,后来结婚嫁到咸阳市旬邑县,她当过超市收银员,也自己开过店,有了孩子之后,选择辞职回家当全职妈妈。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加上有公公婆婆搭手照料,田宁娜有了越来越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一次偶然机会,她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职业农民电商培训,萌生了做自媒体博主的想法。
田宁娜的父亲是一名摄影爱好者,耳濡目染之下,她学会不少摄影知识,技术还不赖。“我家乡的山美、水美、人更美,我想带着相机,走遍家乡的山山水水,让全国网友都领略一下旬邑淳朴的风土人情。”
于是,田宁娜美滋滋地背起单反相机在旬邑县走村串户,拍水鸟、拍蜻蜓、拍火烧云、拍田间牛……拍着拍着,田宁娜却在宁静的乡间看到了孤独:
村里绝大多数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老人们,他们或是独居坐在家门口熬日子,或是带着年幼的孙辈踽踽独行,或是七八十岁了依旧要下地干活儿,饿了就在田间地头啃个馍馍,渴了就喝点儿小溪水。因为独自生活,老人们都懒得做饭,经常一个白馍、一碗素面就解决一天的饭。老人们的生活,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生机,没有活力。
“我能做些什么呢?要不然给他们做顿热乎乎的饭吃?”无意中,她和哥哥王长军说起这件事,王长军多年来从事养殖业,能拿到最新鲜便宜的食材。他对妹妹的想法非常支持,兄妹俩一商量,哥哥出钱,妹妹出力,搭伙给老人做饭!说干就干,“小田早餐”开张了!
2022年3月13日早上6点多,田宁娜开着车,载着桌椅板凳和锅碗瓢盆,来到旬邑县陈家川,和村委会打完招呼、填过资料报备后,她选了一块比较空旷的场地,架起火炉,摆上桌椅,煮上一锅热乎乎的大杂烩,还蒸起了香喷喷的馍馍。
早7点,村口的人开始多起来,有几位老人以为她是来卖早餐的,不敢贸然上前,只在旁边观察。田宁娜见状热情地喊:“妭(当地对老奶奶的称呼)!来吃早饭了,把家里的老头子叫上,赶紧的!”看到老人有点儿犹豫,她又扯着嗓子补充,“免费的,70岁以上老人不收钱哩!”大家听后立刻奔走相告,拉上左邻右舍一起来吃饭。
第一天开张有20多名“顾客”,老人们坐在一起聊着吃着,特别开心。吃完饭,收拾妥当,田宁娜邀请老人们合影,她站在中间,冷不丁喊了一句:“今天的饭做得咋样?”
老人们回答得异口同声:“嘹咋咧!”
“他们说我做的饭好极了!”回到家,田宁娜看着照片,情不自禁地笑着,她拉着丈夫一起分享这份满足感。丈夫很支持她,他知道,在妻子心里,这看似平常的一顿饭,背后的意义远远超过了简单的温饱。
建设好家庭,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风。婚姻与家庭杂志是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刊、中国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家庭建设轻教材、全国妇联重要宣传舆论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