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萍:心力决定能力
发布时间:2022-01-17 15:55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作者/ 岚精灵
现在流行一个词“YYDS”,意思是“永远的神”,形容在某领域首屈一指的地位。这个词用在邓亚萍身上,名副其实。驰骋乒乓界9年的国内大满贯第一人,拿了18个世界冠军的“初代大魔王”,她的战绩早已“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可是在退役之后,邓亚萍却选择求学、创业,一次次破圈,一次次迎难而上。
“从5岁开始练球,拿第一个奥运冠军,我用了11年;从退役到拿了剑桥博士,又用了11年;现在我处于第三个11年,依然面临着事业与家庭的双重考验。”这三个11年里,邓亚萍究竟靠着什么转换赛道、直面困难?
放高球的小个子姑娘
球场上一声“飒”就能震慑对手的“初代大魔王”邓亚萍,给自己的微博起名叫“小个邓亚萍”。有一次在清华大学演讲,她从容地站上演讲台,然后抬手拨了拨话筒,问台下的学子:“大家能看到我吗?”台下响起一片哄笑,接着主持人拿来一个台子,她稳稳地站上去:“这下好多了。”台下响起的是一片热烈的掌声。
面对面采访邓亚萍,你会感觉到一股扑面而来的笃定和坚毅,心中的不安和紧张仿佛都交给了她,被她“搞定”,正如她的绝杀球,一拍子不给任何人余地。她的身体里永远有一股源源不断的劲儿,叫不服输。身材的短板是她运动生涯初期最大的困扰,被球队拒绝、不被教练看好,可她却硬是把小个子化为自己的武器。“因为我个子小,所以每个打过来的球对我来说都是高的,都是机会。”
在乒乓球比赛中,放高球往往是一种防守技术,但即使是防守型打法也不会作为主打技术,因为没有几个人愿意处于被动的防守境地。放高球的人,会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因为形成高球时,对面进攻方往往势在必得,一旦打丢了,挫折感将非常强烈,而防守方则有机会绝处逢生,甚至会成比赛的转折点。
邓亚萍的人生里,有着太多直面艰难选择的时刻。
父亲带着10岁的邓亚萍去省球队集训,不料教练说她腿短胳膊短,怎么看也不是块好材料,不到半个月就让父亲把她带回家。邓父对她讲了实情,并询问她的想法。她这才知道自己已经无缘省队,但是她没有消沉,她跟父亲说:“我不服,我就是想打球!我想当世界冠军!”
力足者取人,力不足者取神。体重只有70斤的邓亚萍在腿上绑30斤的沙袋,一天打14筐球,一筐200个。她跟被省队踢下来的人在一间废弃澡堂改成的训练球房里苦练几年,还给自己下了道“生死符”—不成功便成仁,只有走过独木桥才有出路。“来自别人的压力压不倒我,我只求不输给自己,我就是要跟自己叫板。”邓亚萍所在的“杂牌替补队”仅用两年时间就在好几场比赛中打败省队正规军,后来她更是几经波折才进入国家队。
从省队进入国家队后,队友们也不看好邓亚萍,给她取外号叫“小孩”。邓亚萍也不理会,她每天训练都比别人晚走40分钟,半年就拿到了世界冠军。此后的9年间,邓亚萍一共获得4个奥运冠军,她以18枚冠军奖牌盘踞国际乒联世界女子排行榜首位长达8年之久,这个吉尼斯世界纪录至今仍然无人打破。
建设好家庭,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风。婚姻与家庭杂志是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刊、中国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家庭建设轻教材、全国妇联重要宣传舆论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