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东:饰演焦裕禄,给我的内心照进一束光
发布时间:2021-11-25 18:18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作者/ 安妮
采访郭晓东是在一个周六早上,头天夜里他才结束了剧组拍摄工作。为了不耽误剧组的拍摄工作,郭晓东只能挤出自己的休息时间接受本刊的采访。他说:“很高兴接受采访,宣传《我的父亲焦裕禄》这部电影。希望让更多的人从影片中了解焦裕禄,感受到一个为党、为民无私奉献的好书记。”
多年以前,本刊曾采访过郭晓东,那时他是一个刚刚被大家认可的青年演员。出身贫苦的他,为了实现理想,曾经一度“三天只吃了一袋方便面”。尽管生活艰苦,但他没有放弃,在梦想面前,生活的艰苦都微不足道。正因为这份坚持与执着,成就了今日的郭晓东。
郭晓东深知一切得来不易,他会倾尽全力去饰演好每一个角色,他认为只有这样才对得起“演员”这个称谓。对于工作、对于自己深爱事物的痴迷与狂热,也更接近了《我的父亲焦裕禄》中的原型—焦书记。
如同光一样的人生楷模
为了拍《我的父亲焦裕禄》,郭晓东减肥30斤,用了5个多月去体验生活,再苦再累,他都觉得值得,“我前半生所有的人生历练和拍戏经验,都是为了有一天能够让我来出演焦裕禄。我几乎调动了人生所有的力量和情绪来演这部戏,我希望自己所有的努力都能对得起‘焦裕禄’这三个字。”
在遇到“焦裕禄”之前,郭晓东一直在苦苦寻觅,他一直渴望去演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有爱、有包容、有温度、传递正能量”的角色,“这正是我要找的,我觉得内心一下就亮了起来,就像一束光,瞬间照了进来。他是人生的楷模,一个好党员、好干部,同时他又是个好儿子、好爸爸、好丈夫。”
从最初的开心激动到紧张忐忑,再到沉浸享受,这是郭晓东从开始接戏到完成拍摄的整个心路历程。当他开始为表演而做功课时,他才真正遇到了挑战。“30年前,李雪健老师的那一版《焦裕禄》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丰碑之作。在今天这样的环境中,如何拿捏尺度去诠释这个角色,才能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就变成了他迫切想要解决的难题。
正当郭晓东为了寻找更好的表现形式而疯狂做功课时,焦守云的一句话让他豁然开朗,找到了呈现角色的突破口。“二姐说自己最大的遗憾就是在能够叫爸爸的时候,没有多叫几声! ”郭晓东突然明白,自己应该从“爸爸”这重身份来入手。
“其实他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和芸芸众生中的爸爸、儿子、丈夫一样,他就是其中之一。只不过他恰恰叫焦裕禄,只不过他的人性非常有光芒,他的内心非常有温度。他有悲悯之心,他的眼睛能看见别人的苦,看不见他自己的苦。他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工作上,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老百姓身上,可能有时候会忽略跟子女之间的情感交流,但他的爱依然是存在的。我觉得我能在精神上理解焦裕禄,我觉得我特别懂他。”郭晓东说。
想通了这一点,郭晓东觉得自己离焦裕禄更进了一步。
尽管真实的传记性人物表演具有很大挑战,但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诠释,郭晓东很享受其中的过程,“我没有觉得压力大,也没有觉得累。我在享受人物当时的状态,因为我在生活着焦书记当初的生活。”
在某一点上,郭晓东和焦裕禄是相似的,就是这股子“轴劲儿”。郭晓东自己也承认,他认为“轴”是一件特别好的事。“‘轴’是一种坚持,是一种不抛弃不放弃、永不言败的信念。不达目的不罢休,既然要做,就一定把事情做好。”
这个“轴”从郭晓东花了5个多月的时间做功课就可以看出来。那段时间,他推掉了其他工作,看了所有关于焦裕禄的资料,还去重走了焦裕禄走过的路。郭晓东采访了焦裕禄的工友,为了求真求实、还原历史,让焦裕禄的一点一滴都融入自己的血液,郭晓东把自己完完全全当成了他。他深入焦裕禄的家族里,做他曾经做过的事情,甚至还去了焦裕禄的老家,给他的爷爷奶奶上坟。
建设好家庭,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风。婚姻与家庭杂志是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刊、中国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家庭建设轻教材、全国妇联重要宣传舆论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