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晓:寓教于生活,回归家庭教育的本质
发布时间:2022-07-25 15:44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作者/ 贾方方 受访者 | 孙云晓
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总共出现了8处“生活”,除了两处基本生活状况关怀外,其他都与教育内容和方式息息相关。
今天,我们就围绕“生活”这个主题对家庭教育促进法进行详细解读。
提高生活技能,让孩子终身受益
关于家庭教育的定义,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提到:要对孩子实施“生活技能”的教育、引导和影响。也就是说,“生活技能”被列为了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中。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父母忽视了这一点。
有些父母觉得没必要,孩子的重要任务就是学习,学习生活技能只会耽误时间。还有些父母担心有危险,觉得做这些事会给孩子造成伤害,也给自己添麻烦。
于是,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明明是布置给孩子的劳动作业,全是父母在包办和代替,和孩子一起糊弄老师;明明是所有家庭成员该承担的家务劳动,全是大人在做,孩子只需坐享其成。
一家人齐心协力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都干吗去了呢?全用来让孩子学习、刷题了。
他们以为考个好成绩、考上好学校,就能决定孩子的命运,就能让孩子有个好未来。殊不知,这是非常功利化的教育,其教育效果堪忧。
劳动真的会耽误学习吗?
2014年,中国教育科学院发布《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其中有这样一组数据:在认为“孩子应该做些家务”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86.92%,而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则仅为3.17%。
可见,提升生活技能,不仅不会影响学习,反而能够促进学习,有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进劳动教育的落实,5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从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同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详细规定了一到九年级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做饭、修理电器等生活技能。
学校负责培训,真正的实践还是要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进行。这就要求父母必须走出偏重知识教育的误区,除了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外,更要主动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做饭、洗衣等基本生活技能,这将让孩子终身受益。毕竟,一个没有生活技能的人无法生存,更无法好好生活。
建设好家庭,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风。婚姻与家庭杂志是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刊、中国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家庭建设轻教材、全国妇联重要宣传舆论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