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打卡”束缚,享受自律生活
发布时间:2022-11-09 15:00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作者/ 王莉
体验家庭:妈妈:王莉 自由撰稿人 爸 爸:丁大伟 企业高管 大儿子:俊俊 初中生 小儿子:锴锴 幼儿园大班
在成人打卡成风的大环境下,小朋友也走上了打卡之路:读一首唐诗要打卡,学几个英文单词要打卡,跑步跳绳也要打卡……
我想,打卡的初衷应该是为了互相监督、鼓励、带动,促进好习惯的养成。如今却变了味。有些人为了打卡而打卡,打完卡就敷衍了事。这时,过分依赖打卡对养成好习惯是没有益处的,尤其对孩子而言。
其实,孩子做很多事本身是有好奇心、探索欲和内驱力的,但大人一旦要求孩子打卡,孩子对事情本身的兴趣就慢慢转移成打卡之后引起旁人关注的渴望以及与他人竞争的好胜心,掩盖了享受这件事的乐趣。如果打卡成了向外界证明“我做了”,而不是“我行动,我享受”,就太可惜了。
于是,我和家人商量,从今天起,我们一家四口开始尝试不打卡的生活。
8月1日 星期一
今天是8月的第一天,又逢周一,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我们一家四口开始体验“不打卡也能养成好习惯”,先从晚上的锻炼身体做起。
晚上8点,照例来到小区花园。为了不打卡,我们连手机都没带,到了地点就立刻投入运动。以前打八段锦,我习惯打开手机视频跟练,今天不看视频,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自己身上,也能连贯自如地打一遍。
大宝练胯下运球也很投入,一个动作反复练不知疲倦,看得出他非常享受其中。丈夫带小宝踢足球,比谁进的球多,小宝自己数着比分“一比二”“三比六”,完全沉浸在竞技运动的快乐之中,满头大汗,酣畅淋漓。
世界如此宁静,我们专注于自己的运动,不需要外界的认可与掌声。
半小时过去,我出了一身透汗,身心舒适,两个孩子也意犹未尽地说:“妈妈,今天玩得真痛快!”想想以前,还没锻炼我就先迫不及待地打起卡来,不仅在自己的八段锦“锦友圈”打卡,还得帮两个孩子打卡,似乎想要告诉所有人:我们今天没偷懒,天气这么炎热依然坚持着。对了,还得拍张照片上传,有图有真相嘛……这么一折腾,10分钟过去了,如果再和群友聊几句,半小时转眼就没了,后面的锻炼只能草草收尾。而两个孩子为了看群里小朋友的反馈,也是练一会儿就跑过来瞅一眼手机,锻炼效果大打折扣。老公感慨道:“以前打卡浪费了我们多少时间和精力啊,现在安安静静地健身,不必总想着向别人证明什么,多好!”
8月5日 星期五
体验“不打卡”好几天了,前三天蛮好的,每个人沉浸在运动的快乐中。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我们不打卡,别人却不买账。
小宝说,同学悠悠来问,怎么好几天不见他在足球群里打卡,是不是没坚持踢球啊?大宝也说,篮球球友们都来问他,是不是半途而废啦?连我的“锦友圈”也不乏好事者,纷纷来问我是不是天气太热不能坚持锻炼?
看来,人们确实是过于依赖和关注打卡了,我们这个不打卡体验还真是有必要呢。
我和孩子们说,别人来询问,是关心我们,咱坦诚相告就行,告诉他们一直在坚持锻炼,只是没时间天天打卡而已。小宝不高兴了,说悠悠不相信啊,还要他发踢球的照片;大宝对我这个解释也不满意,说球友们都笑他被高温吓跑了,要求发图证明。
今天下楼时两个孩子都想让我们带手机下去,恢复打卡,我没同意。丈夫及时说了一句《论语》里很经典的话:“人不知而不愠。”小宝听不懂,大宝听懂了。
今晚,兄弟俩似乎怀着心事,玩球不太投入。
建设好家庭,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风。婚姻与家庭杂志是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刊、中国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家庭建设轻教材、全国妇联重要宣传舆论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