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课,到底是谁的需要?
发布时间:2014-01-31 22:38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作者/ 策划执行/本刊编辑部
蓬勃发展的早教机构
文 | 小宋
近两年,早教机构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各地冒了出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的早教机构已超过1.2万家。讨论早教机构之前,我们得先弄明白两个概念:早教与早教机构。
什么是早教呢?家庭教育儿童心理指导师余伟说,早教就是结合0~3岁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其能力发展进行相应的开发和引导,同步指导家庭教育,帮助家长成为了解幼儿发展规律和个性特点的、有能力的、自信的家庭教育者。早教包括两部分内容:对家长的引导和对孩子的引导。
之所以强调早教,是因为人的大脑细胞发育是有规律的:0~3岁发育60%;3~6岁发育20%;6岁以后,剩下的20%开始发育。0~3岁,孩子的潜意识是完全开放的,接触、感知到什么,就会认为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他感知接触的事物,有可能会原封不动地照搬到成年以后的生活,以及人际交往模式里,所以孩子早期大脑发育阶段至关重要。如果此时能有一个科学方法的引领,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都会有比较好的发展。
那么,早教机构又是什么呢?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早教机构的通俗含义是为所有没有精力和时间引导、教育孩子的家长,提供专业服务的机构,着力从体能、智能和心理能力三方面,培养孩子的安全感、意志力、目标感、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平衡力、速度等等。我们这里讨论的早教机构,是指专注于早教、以小班(5~10人)形式授课的私营机构,不包括幼儿园以及亲子班。
对于孩子要不要早教,国内专家基本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但是如何早教,尤其是早教是否必须通过上早教课完成,专家们的观点却截然不同。很多专家不认可早教机构:李子勋认为,上100堂早教课,不如让孩子接触大自然;王人平也旗帜鲜明地指出,父母的真实生活是孩子最好的早教教材,家庭和大自然才是最好的早教场所,游戏、玩耍、阅读才是最好的早教方式。
与之相反,以程跃博士为代表的部分专家则肯定早教机构的作用。认为,早教机构是小伙伴交往的场所,是体验规则的场所,是模仿学习和游戏的场所,是孩子适应社会的场所,甚至是家长学习的场所。早教机构的营销也是市场环境下最合法的行为。
提到早教机构的营销理念,年轻父母耳熟能详:“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全面开发宝宝潜能”“让孩子获得与美国孩子一样的创造力”……一句句煽动力十足的广告语,让一些父母迷信早教机构,甚至把它当成神童制造机。而商家营造的“不在3岁前早教,就错过开发大脑黄金期”的紧张气氛,也让妈妈们更加焦虑。早教机构本身也有口水官司,国外的品牌强调自己的外教师资以及口语环境;本土品牌则大力宣传是为中国宝宝量身打造,更有针对性……面对琳琅满目的早教机构,父母们穿梭期间,不辞辛苦地亲身体验,但还是不可避免地患上了“选择焦虑症”。其实上不上早教课,选择什么样的早教机构,首先要想清楚你为什么送孩子去早教机构。
建设好家庭,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风。婚姻与家庭杂志是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刊、中国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家庭建设轻教材、全国妇联重要宣传舆论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