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亲自生活
发布时间:2013-01-21 10:26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作者/ admin
我们的童年,被父母代理;我们的少年,被父母代理;我们的青年,被学校代理;我们的成年,被组织代理;我们的老年,又被孩子代理……我们,亲自生活过吗?
蛋蛋(杜自觉)在4岁的时候,曾经被我带去饭店跟客人吃饭。他受不了我们大人各种不明所以的唠叨,于是,他自己叫来“服务员姐姐”单独开了一桌。
当时,这个事情对我触动较大—我到底是要养一个听话的孩子,还是要养一个独立的孩子。我当时就在思考,如果是我4岁的时候,敢不敢这样做?
我肯定,我不敢。
转眼蛋蛋7岁了,在2012年8月底的时候,蛋蛋突然向我征询:老杜,我可不可以改名字?
我愣了几秒之后,立即同意:“当然,你可以对你的名字自主。”
他不想再要“杜雷廷”这个名字,想改成“杜自觉”。我支持并在当月回到自己的家乡—安徽池州公安局户籍处申请修改。
孩子拥有自己的命名权,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因为他们的“幼小”,我们将这个权利代理了。但是细想,将来他长大,被别人问起姓名的由来,他可以自豪地说:这名字是我自己起的。这该是一种何等的快乐。
“自觉”,很通透的名字。
自从蛋蛋来到人间,我不断思考我自己。我的童年,因为在乡野,显得自然且纯朴。但是,如今想来,终究有一些遗憾埋在心间—我们的童年和少年,被“代理”的生活太多了,极少拥有自己的主张。
我们的童年,被父母代理;我们的少年,被父母代理;我们的青年,被学校代理;我们的成年,被组织代理;我们的老年,又被孩子代理…… 我们,亲自生活过吗?
为父母、为妻儿、为公司、为组织……我们的一生,在责任诞生之前,仅有的为自己生活的黄金时间,只有童年和少年;然后,被代理的生活时时出现在我们不同的年龄段中,从人本来讲、从个体独立来讲,这都是很悲哀的。
因此,当蛋蛋开始懂得用自己的语言和表情来表达自己情感的时候,我就主张“让孩子亲自生活”。
做父母的,最大的义务,就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而不是让孩子成为“我想要的那个优秀的孩子”。
让孩子亲自生活,可能会冒“不优秀”的风险,但如果他因此能真正地“成为他自己”,我宁愿冒这个风险、
我相信他会理解并进行自己有效的思考,同时他也会在思考之后做出自己的决定。于是他有了“亲自生活”的各种体验。
蛋蛋是玩游戏的,他拥有自己的电脑和iPad,手机上的游戏,他也玩得得心应手。我和他妈妈从不去阻止他玩游戏,只是偶尔提醒他要“自我管理”。
蛋蛋是可以管理自己的,而这个能力在“代理”之下也许会被我们淹没。我们只负责提醒:“蛋蛋,今晚要玩几款游戏?”
不让孩子碰触电脑,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未来的孩子,电脑将是他们生活的主要平台。在云时代的环境下,一个不懂得电脑操作的孩子,基本上断定他会被时代淘汰。
我们大人,最大的毛病就是经常以“为你好”的名义而代理孩子的一切,殊不知,长久的代理会养出一个“靠依赖而生存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的大竞争时代如何立足?
做父母的,能够大胆地选择“让孩子亲自生活”;那么,我们就更希望学校也适当支持这样的主张,给孩子更多独立思考和行动的空间,让他们在自己的环境中更多地“找到自己”,而不是“寻求支援和帮助”。
很多做父母的,在孩子们身上获取虚荣而不知,他们以孩子的优秀与否来作为大人之间较量“面子”的标本。正是这样的较量,让我们的孩子更早地担负起家庭荣誉的责任,并在无形中多了更大的精神负担。
我们做父母的,其实更应该在孩子的背负面前进行忏悔。
我愿意接受一个平庸的孩子,而不愿打击出一个没有快乐的孩子;
我愿意接受一个调皮的孩子,而不愿接受一个没有主见的孩子;
我愿意接受一个独立的孩子,而不愿接受一个柔弱的孩子……
让孩子亲自生活。
文/杜子建(营销专家、著有《微力无边》一书)
建设好家庭,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风。婚姻与家庭杂志是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刊、中国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家庭建设轻教材、全国妇联重要宣传舆论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