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晓: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生活教育
发布时间:2018-03-29 00:00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作者/ 口述|孙云晓 文|本刊记者 付洋
孙云晓简介: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国务院表彰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国务院妇儿工委儿童工作智库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主要教育著作有《习惯养成有方法》《发现童年的秘密》《五元家教法 好父母的必修课》《亲子关系决定孩子一生幸福的密码》《成功智力比智商更重要的潜能》《向孩子学习 一种睿智的教育视角》等。
现在,家校合作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但是,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父母成为老师的助教,家庭变成第二课堂,一切都围绕学习转。父母因此受到误导,以为家校合作就是为了抓学习,每天从学校的微信群下载作业,给孩子布置作业、辅导作业、检查作业、交作业,周而复始。当以知识教育为中心时,广大的父母就会产生恐慌感和失控感。因为,让我们这些专家学者去做一个小学生的作业,也未必能够合格。
事实上,家校合作的方向,不是让家庭变成学校,而是让家庭更像家庭。学校教育的重心是知识教育,培养人才;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生活教育,培养人。绝不能把家庭教育的功能,也异化为知识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共同目标是立德树人。一个反生活的人,一个不爱做家务的人,谈什么立德树人?只有生活最有可能让孩子理解人生。父母最需要做的,是带领孩子好好生活。
生活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因为,人是一个逐渐长大的过程。教育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是一种理性的爱,以分离为目标。如果要分离,孩子就必须具备生活的能力,学会独立,从被人照顾到生活自理,再到分担责任、照顾他人。近年,社会上出现“啃老族”的现象,往往是因为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少了生活,不能独立,所以无法实现与父母的分离。
另外,生活教育还能提升孩子的实践智力。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斯腾伯格教授提出,成功智力有三大要素:分析性智力、实践智力和创造智力。经常做家务的孩子实践智力高。
劳动多、生活经验丰富的孩子情商高。他知道无论多复杂的问题都能处理好,他的生活能力强,判断力好,应对方法多。比如俞敏洪,小学6年级就能给全家做饭吃;15岁时,他是全乡的插秧冠军;上大学时,他给室友打了4年水。考北大、创业的过程中,他遇到无数的困难,但总觉得有办法可以解决。创立新东方需要人才时,那些同学对他说:“就冲你给我们打4年水的分儿上,我愿意相信你,和你一起做事业!”如果没有生活教育,俞敏洪可能在高考落榜时就一蹶不振了。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父母可以对孩子进行经济、文化、旅行等多方面的生活教育。每个父母都有自己擅长的事情,所以,生活教育还可以增加父母的自信,让他们更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
建设好家庭,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风。婚姻与家庭杂志是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刊、中国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家庭建设轻教材、全国妇联重要宣传舆论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