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抛弃”的女孩
发布时间:2022-10-27 15:35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作者/ 吴在天(心理咨询师)
一位在学校做德育工作的朋友联系我,说有名高中女生在厕所割腕,担心有自杀风险,需要紧急干预。很快,小雯就被妈妈和班主任一起带到了心理咨询室。
据班主任描述,小雯返校后一直情绪低落,同学看到小雯的衣袖上沾有血迹,这才发现她在厕所用刀片划伤了自己的手臂。简单了解情况后,我请妈妈在咨询室外等候。
自杀自伤,源于被抛弃的“感受”
“老师好。”小雯眼眶有点儿红,看似难过得无法言语的她仍然很有礼貌地和我打了个招呼。
我说:“我看到你挺难过的样子,有什么想和我说的吗?”
听到我这么问,小雯的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
看着她哭了一会儿,我不想打断她的情绪,把纸巾轻轻地放在了她旁边。过了好一会儿,她才和我说起了这周发生的事。
小雯在寄宿学校上学,平时只有周末回家。这周返校后,因为和同学闹了点小别扭,她情绪低落,于是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在访谈过程中,我发现让她情绪低落的重点不在于和同学闹别扭,而是闹别扭之后同学对她的不理睬,这让她觉得很痛苦。
我向她了解之前是否出现过类似的情景,小雯说这个周末她和妈妈也发生了争吵,吵架之后,妈妈也不理她了。哪怕她主动向妈妈示好,妈妈似乎也不愿回应。她说自己已经跟妈妈认错了,但妈妈的态度还是冷冰冰的,不怎么搭理她。这让她手足无措,感觉自己在家里像个透明人。
我说:“听着确实让人挺难过的。好像还有一些委屈,是吗?你愿意跟我具体说说你和妈妈是因为什么吵架吗?”
小雯:“我这次期中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周末回家后,我妈就说要规范我使用手机的时间,以后每周只能有两个小时玩手机。可是,我在学校住宿并不能玩手机,手机在返校后都会统一交给班主任保管。一周好不容易才能回家一次,我需要跟朋友联系,有时也想放松一下玩玩游戏,两个小时根本就不够,何况有时候可能还要查资料。我觉得妈妈的做法不合理,就想商量一下使用手机的时间。可我妈完全不听我说,我们就因为这件事情吵起来了。”
我:“嗯,一周只能使用手机两小时确实不够,很多需要用手机来完成的事情可能都完成不了。”
小雯:“就是呀!可我妈说我考试成绩不理想,就必须要这样。我觉得我妈很强势,根本就不在乎我的感受。”
在和小雯对话过程中,我了解到,妈妈在家里一直都很强势。如果女儿不听话,妈妈就会使用冷暴力,忽视女儿,不回应女儿。小雯一方面想要对抗以争取自己的权利,一方面又害怕表达想法后会被妈妈忽视和抛弃。她说妈妈最经常说的两句话就是:“我说不行就不行!”“你这样,我就不要你了!”所以,在和同学的关系中,她似乎也陷入了同样的模式。如果对方不回应她,她就会陷入深深的被抛弃的恐惧之中。
当生活中一再出现挫折性事件,小雯就陷入非常痛苦绝望的状态。在家里,她被妈妈忽视和冷落;在学校,她又因为人际关系问题觉得自己被同学疏离。当感觉好像被全世界抛弃了一样,她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建设好家庭,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风。婚姻与家庭杂志是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刊、中国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家庭建设轻教材、全国妇联重要宣传舆论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