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春胜:影响婚姻幸福的6个文化维度
发布时间:2018-07-12 00:00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作者/ 口述︱傅春胜 文︱本刊记者 付洋
采访对象:傅春胜,中科博爱(北京)心理医学研究院院长,心教育平台执行长,北京心理卫生协会理事,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特殊群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心理援助专家组成员,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婚姻与家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心理标签:当夫妻发生冲突时,我们要意识到,不是哪一个人的错,可能是文化差异导致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文化中泡大的。
每个人的人格特质都是在文化中泡大的
在心理学界,我们常说,心理治疗是文化干预的过程,脱离了文化,心理治疗将一片苍白。事实上,每个人的人格特质,都是被文化泡大的;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在文化框架下进行的。所以,当我们走进婚姻,文化差异就会导致夫妻冲突。而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6个维度:个体、家庭、职业、性爱、社交和经济。
个体维度。个体维度主要是指人格的发展和人际的互动。“我”是“主体”,“我”以外的外部世界是“客体”,如果人格发展得不够成熟完整,我们童年时对主要客体的依恋,会投射到未来的爱人身上,导致我们嫁(娶)错人。
比如,一个女孩有恋父情结。恋爱时,她找了一个相貌平平、有些胖的男朋友,因为她爸爸就是这一类型的。她觉得自己很爱他,因为他的一举一动都会感染她,其实这只是短暂的移情。结婚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会从移情的状态中走出来,才发现这个男人不完全和爸爸一样:他一吵架就动手打人,有家暴倾向。
需要注意的是,主要客体并非一定是父母。比如,一个男孩是留守儿童,从小跟着奶奶长大,他将来可能就会找像奶奶一样的女孩;一个女孩童年时被家人虐待,隔壁大叔经常帮她,她长大后可能就会爱上像隔壁大叔一样的男孩。
家庭维度。家庭维度就跟我们所说的“门当户对”有关。门当户对是经济基础,更重要的是双方家庭对彼此的认可度。比如,男方父母都是高知,女方父母都是文盲,那么他们的家庭维度就不匹配,也会造成婚姻的不协调。
家庭维度还包括双方家庭中的传统、习惯、价值观等。有一对小夫妻,本来相处得很好,因为两个人的单位离得很远,他们约定,下班后各自回家。家务活儿也分工明确:妻子做饭,丈夫洗衣服。
但是丈母娘过来同住后,看见女婿没有接女儿下班,就和女儿抱怨:“这哪行啊,你得管教他!你看你爸,每天都接我下班!”于是,妻子指责丈夫:“你下班后为什么不去接我?我爸每天都接我妈下班!”为了接妻子下班,丈夫每天都要在路上多花一个多小时,到家很疲惫,衣服也懒得洗了。于是,妻子抱怨丈夫不做家务,夫妻俩感情越来越差。丈母娘把原生家庭的一些价值观强行灌输到女儿的小家庭中,从而扰动了小夫妻的婚姻。
职业维度。所谓职业维度,就是夫妻之间的职业兴趣和对话性质是否存在。我太太从事教育工作,而我从小就对教育很感兴趣,我很欣赏她的工作,愿意跟她以教育的方式展开对话,我知道她在想什么,她也知道我在想什么,这就是同理心。当然,夫妻不必是同行,但要理解和支持彼此的职业,最好能对伴侣的职业感兴趣。
性爱维度。就是夫妻对性爱的认知和态度是否一致非常重要。我发现,目前还有很多夫妻的卧室,布置得像旅馆的双人间,室内有两张床,床中间摆着一张桌子,这样的夫妻几乎没有性生活。我有一位女性来访者,她认为老夫老妻有没有性无所谓。原本,夫妻的感情基础非常好,但最近丈夫出轨了。她原本觉得丈夫很恶心,可是咨询后,她对我说:“当你问我上次和他一起睡觉是在什么时候,而我居然想不起来时,我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对他的关心太不够了……”后来经过咨询,这对夫妻的性生活和谐了,丈夫也回归了。
另外,需要了解的是,压力会造成创伤,而创伤能让人乱性。创伤会降低超我,本我就会占上风,而性是人类的本能。同时,创伤也会导致行为退行,让人退回到小孩的状态,容易犯错误。比如,地震之后,很多丧偶的灾民会迅速再婚,不仅因为孤独,还因为他们需要性来释放压力、缓解创伤。所以,当伴侣承受较大压力时,更要满足他的性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