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摄像头走进千家万户
发布时间:2022-06-17 17:16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作者/ 耘田
在某搜索引擎输入“家用摄像头”几个字,信息高达6000多万条。奥维云网(AVC)全渠道推总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家用摄像头出货量高达4040万台,2021年,仅线上家用监控摄像头的销量就达到了2154万台。
为什么要在家中安装摄像头?监管孩子、照看老人、监督保姆……理由无外乎这些。摄像头一装,轻松实现“云养老”“云育儿”,但与此同时,“被监控”方的隐私权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和侵犯……
谁不希望所爱之人,近在咫尺
高大海是家中独子,18年前,他从南方某小镇考到北京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后留京,工作、买房、结婚,稳稳地在这里扎下了根。2012年,高大海的孩子出生,父母从农村来到北京帮忙照顾孩子。
2015年,3岁女儿上幼儿园了,无论高大海夫妇怎么挽留,父母还是回到了农村。
老家离北京1500多公里,高大海工作忙,每年春节才能回去一次,而且都是来去匆匆。2020年,母亲突发重病离世,家里就只剩下72岁的老父亲,亲戚纷纷劝他跟儿子去北京,但老头子执拗,偏要一个人守在老房子里。
从那以后,高大海无时无刻不牵挂着独居的父亲。每天都要打几个电话,可老人10次有9次不接。2020年冬天,父亲和战友聚会喝多了,回家路上摔了一跤。“那天下雪,气温只有零下几摄氏度,地面结了厚厚的冰。要不是晚归的邻居发现,我爸不是冻残就是冻死……”高大海想起这件事就后怕不已。
但无论怎么劝说,父亲就是不来北京。朋友建议高大海给老家的房子装上摄像头,尽管预感到他不会同意,高大海还是委托老家同学去给父亲安装。结果,老人把人家赶走了。
安装摄像头的事儿暂时搁置,高大海就给父亲换了部智能手机,让朋友帮他注册了微信。微信视频能看见孙女,父亲很开心。可父亲经常不接微信,高大海还是担心,时不时让邻居、亲戚去家里看。
被儿子折腾得够呛,父亲终于同意安装监控摄像头。
“一楼客厅、厨房都可以装,二楼卫生间和卧室坚决不能装!”“你别一天24小时盯着我,该上班上班,该陪孩子陪孩子,不然就别装了。”高大海一一答应,摄像头也终于装上了。
一天晚上,高大海通过监控发现父亲哈哈直乐,忍不住问:“爸,您看什么电视呢?这么高兴。”这是他第一次通过摄像头对父亲说话,老人显然吓坏了,他立马起身,警惕地朝四周看。高大海大笑着说:“爸,我在监控里看您呢!咦?儿媳妇给您买的这件马甲,您还在穿啊。”父亲往摄像头前凑了凑,开始跟儿子说起自己正在追的电视剧。
那之后,爷俩隔几天就会通过监控聊天。有时,女儿也会在监控里跟爷爷打招呼。“这东西挺好,感觉你们就在我身边。有个头疼脑热的,我也能及时通知你。”父亲不经意的一句话,让高大海湿了眼眶。不能陪在父亲身边,他很愧疚,但有了摄像头,让他觉得所爱之人,近在咫尺。
相关调查显示:人们购买家用摄像头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照看家中老人、孩子和宠物。20岁到29岁的年轻人购买摄像头的意愿最为强烈,其次为30岁到39岁的用户。
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我国“一人户”家庭超过1.25亿,占所有家庭的25%。独居老人越来越多,老人的安全健康问题也成了子女们的心病。各种权衡比较后,安装摄像头似乎成了最好选择。
对于独居老人,家庭摄像头的确功不可没。2022年1月,高大海在监控里发现父亲在客厅摔倒,他马上拨打了120;去外地出差的田欣然,通过监控发现老家厨房的炉子里煮着东西,但母亲却去菜市场了,她马上打电话让母亲赶回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因为家里有摄像头,两个阿姨把父母、孩子都照顾得特别好。”45岁的陈秋实说。
建设好家庭,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风。婚姻与家庭杂志是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刊、中国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家庭建设轻教材、全国妇联重要宣传舆论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