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学博士权威解惑:水果到底应该什么时候吃
发布时间:2018-01-29 00:00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作者/ admin
关于水果应当什么时候吃的问题,很多人都觉得困惑不已。一位朋友诉苦说,她听说饭前和饭后一小时内都不宜吃水果,可是她在两餐之间工作很忙没时间吃。想要晚上吃吧,偏偏又有文章说,晚饭后什么都不能吃!
餐前不能吃水果,道理何在?
与其说餐前不能吃水果,不如说“空腹不能吃水果”。一种顾虑是,空腹时胃中酸度较高,再吃富含有机酸的水果,对胃有一定刺激。另一种顾虑是,水果中含有大量单宁,和胃酸结合后容易产生结石。
看来,对于胃酸过多的人来说,空腹吃酸度高的水果可能有害;单宁过多的水果,比如柿子,空腹吃可能和胃中的粘蛋白发生作用而导致不适。但是,其他水果呢?它们似乎无辜受害了。如今水果味道越来越甜,酸度越来越小,涩味也日益淡薄,这种担心渐渐失去物质基础。还有一项理论认为水果含糖分比较高,空腹吃容易产酸,并造成呃逆。显而易见,这个理论不能成立。因为糖分不是在胃里,而是在小肠中消化的。如果糖分较高便不能吃,那么饭前连巧克力、水果糖都不能吃了。
总之,餐前不能吃水果,仅限于柿子、酸杏等少数特别酸涩的水果。苹果、梨、桃、橙子、橘子、西瓜、甜瓜、草莓、芒果……绝大多数水果都可以放心地饭前吃,这时吃水果有利于填充胃袋,产生饱感,减少下一餐的食量,对控制体重最为有利。
餐后吃水果真的不好?
那么,餐后吃水果为什么不好呢?
说得过去的理由是这样的:如果人们在饭后立即吃进水果,就会被先期到达的食物阻滞在胃内,致使水果不能正常地在胃内消化,而是在胃内发酵,从而引起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长此以往将会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听起来似乎有理,但它的前提是,吃水果之前已经很饱,而且水果吃的数量比较大,导致长时间滞留胃中,胃酸分泌量又不足以杀死附着在水果上的细菌,从而发酵产生大量气体,造成胃肠不适。
可见,是否餐后再吃水果,大可以按照个人感觉来决定。如果用餐时食物摄入量已经很大,胃中饱胀,就可以晚些吃水果;如果用餐时食物不多,也不油腻,感觉胃里可以容纳更多的食物,就无妨当时进食水果。而进餐时吃含有水果的食物,把它当成菜肴的原料,或者作为一道餐后甜点少量食用,也都没有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用餐时已经很饱,餐后又马上吃大量水果,一则可能造成过度饱胀,二则可能带来额外的能量。特别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水果的温度。如果吃了大量油腻食物,再吃大量冷凉的水果,胃里血管受冷收缩,对比较敏感的人来说,可能影响消化吸收,甚至造成胃部不适。因此,餐后吃水果应以常温为宜。
为什么说水果“早餐是金,午餐是银,晚餐是铜”?
说早餐吃水果最好,是因为我国居民早餐质量往往不高,一般吃不上蔬菜,通常只有主食和肉蛋奶类。如果配上一些水果,更有利于营养平衡,可以摄入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但这并不等于水果不能晚上吃。因为水果清淡容易消化,很适合作为晚间的食物。只是,如果想减肥的话,就不能在吃饱晚饭之后又吃很多水果,有可能增加热量,引起肥胖。
如果在两餐之间用水果代替饼干、曲奇、蛋糕之类点心和甜饮料,或者少吃一些晚餐,改成吃水果,就是非常健康的选择了,新鲜水果的健康益处实在远远高于这些甜食。
总体而言,水果的食用时间,没有什么特殊的禁忌。在食物总能量不超标的基础上,如果想吃水果,就吃吧,只要胃里感觉舒服,什么时候都可以。水果这么好的东西,看在眼里,闻着香气,愣是不敢吃,多苦。
文章来自《食品学博士权威解惑:水果到底应该什么时候吃》,详情参阅《婚姻与家庭》2009年4月下半月刊
建设好家庭,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风。婚姻与家庭杂志是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刊、中国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家庭建设轻教材、全国妇联重要宣传舆论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