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与家庭
  • 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刊
  • 中国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
  • 家庭建设轻教材
立即订阅《婚姻与家庭》
首页文章详情

共享奶奶,让爱在城市中传递

发布时间:2024-02-20 14:39:19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作者/翟立华

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这些你可能听得很多了,但你听过共享奶奶吗?宁波有这样一群老人,她们帮助双职工父母免费接送孩子,提供托管服务,用爱温暖了一座城。

▲(从左至右)袁佩君、郑友娣、陈芝芬、钱佩君、钱金菊

“共享奶奶很适合我们这种双职工家庭。”

“真有共享奶奶吗?不收费?”

“等奶奶老了,我们要好好照顾她们,双向奔赴才有意义。”

深冬的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温度还算宜人。周末,一位老人坐在沙发上,阳光从窗户斜射进来,洒在她身上。她认真地一条一条翻看粉丝评论,微笑挂在嘴角。她就是第一位共享奶奶—62岁的袁佩君。连袁奶奶自己也没想到,几年前的善举竟然能引发全国人民的关注,登上了热搜。她和共享奶奶们的故事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每日电讯等央媒公众号纷纷报道,引来全国千万网友点赞。

一位奶奶,点燃星星之火

2023年重阳节,东钱湖一泓碧水倒映着蓝天白云。湖边,满是欢声笑语。孩子们边嬉戏边呼唤着“奶奶”,爸爸妈妈们忙活着中午野炊,水果、美食摆满长桌。奶奶们想过来帮忙却被他们推去赏景:“今天是你们的节日,什么都不用做,只管玩儿好!”“奶奶,这是我专门给您留的大苹果,尝尝。”王羽萱把苹果塞进袁奶奶手里;郑奶奶则用野花编了一个漂亮花环戴在笑笑头上,笑笑拉着郑奶奶一起自拍……

这是东钱湖镇清泉社区应这些爸爸妈妈回馈共享奶奶的请求而组织的爱心聚餐。“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象征长寿的菊花开得灿烂,阳光在湖面上播撒着细碎的光芒,一波又一波,跳跃追逐。50多位共享奶奶被孩子和家长簇拥在中间,席地而坐,孩子们在一旁说啊、笑啊、唱啊、跳啊……引得游人驻足好奇:“有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奶奶是怎么回事?”

大家的目光都看向袁佩君。袁奶奶笑得很慈祥:“最开始的时候,不叫共享奶奶……”

2018年年底,在东钱湖实验幼儿园门口,袁佩君来接外孙袁靖舟放学,恰好遇见王羽萱妈妈张香枝急匆匆赶来。王羽萱和袁靖舟是同班同学,两家都居住在东钱湖镇清泉社区,是邻居。张香枝夫妻是双职工,平时工作忙碌抽不出时间,就请了阿姨专门接送羽萱上幼儿园。那天阿姨有事回老家,张香枝只得请假来接雨萱。

和袁佩君一起等孩子放学时,张香枝忽然说:“您认识的人多,能帮我再找一位阿姨吗?我不能经常请假。”见张香枝很焦急,袁佩君脱口而出:“不用找阿姨。如果你没时间,我可以把羽萱接到我家,等你们下班来我家接孩子就行。”“怎么好意思总麻烦您呢?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有啥!一个孩子是接,两个孩子也是接,不麻烦!”

张香枝以为老人只是说句客气话,没想到,从那天开始,袁佩君就成了羽萱的编外外婆,不但管接送,还管吃饭。羽萱对妈妈说:“我非常喜欢袁外婆,她和我亲外婆一样好!”

每天一放学,两个孩子看到袁佩君争先恐后喊“外婆”,抢着对她说幼儿园发生的事,像欢腾的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祖孙三个异常热闹,一路欢乐,日复一日。

张香枝有些不好意思:“袁阿姨,我还是付费吧,总让您接送羽萱,心里过意不去。”袁佩君说:“不用,羽萱也给我们家带来很多快乐。”聪明好学的王羽萱是个“小老师”,袁靖舟不会写的作业都要问她。王羽萱很“严肃”地批评他:“你上课不好好听讲吗?”批评完,又认真地给袁靖舟讲题。相爱相杀,这不就是两小无猜嘛。

王羽萱手工做得好,会出其不意地从书包里掏出一个纸折的小船、小鸟或者小钱包送给袁外婆,给她制造惊喜。两个孩子淘气吵架的时候,袁靖舟气势汹汹地冲王羽萱说:“这是我外婆家,你走吧!”“这也是我外婆家,外婆让我走我才走!”王羽萱底气十足地吼回去。

两个小孩一人拉着外婆一只手告状。袁佩君温和地调解矛盾,给他们讲故事转移注意力,直到两人重归于好。有时,小家伙半天没动静,袁佩君找到他俩时,发现他们正在门口的花棚里玩儿泥巴,像泥猴一样,开心得不得了……这才是小孩的样子呢!袁佩君暗暗欣慰。

张香枝始终有些过意不去,悄悄把一个红包放到袁佩君沙发上,里面塞了两千元。第二天,袁奶奶拉着她的手说:“咱们是邻居,不谈钱!”又把钱塞了回去。对她来说,能帮孩子们一些忙,心里美着呢!

一个社区,架起供需的桥梁

▲共享奶奶和孩子们在一起

东钱湖镇清泉社区居委会距离袁佩君家很近。2019年的一天,社区社工李海燕和接孩子的袁奶奶走个对面,顺口问了句:“袁阿姨,我记得您家只有一个外孙,是我记错了吗?”袁佩君笑着回答:“没记错,羽萱是邻居家孩子,我帮忙接一下。”李海燕惊讶地站住了:“我可看您接俩孩子一年多了!”“她爸妈上班没时间,我退休了闲着,帮个忙呗。”

袁奶奶笑呵呵地走了,李海燕却心里一动。东钱湖镇清泉社区有一万多人口,3700多户,其中有很多双职工家庭。接送孩子上下学可谓一件老大难的事。据她所知,不少父母不得不雇人帮忙接送孩子,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双方老人不在本地,夫妻俩都要工作,时间上势必和接送孩子发生冲突。如果一人专职接送孩子,收入明显缩水,甚至会影响生活质量。像袁阿姨这样的退休老人不在少数,如果社区搭个桥,能不能让有需求的家庭结对帮扶呢?

李海燕当即向领导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并提出推广共享奶奶的建议。领导肯定了李海燕的创意,并安排她牵头去落实这项工作。李海燕立即和片区网格管理员开展入户走访。经统计,东钱湖镇清泉社区有1000来户居民表示需要共享奶奶。“共享奶奶?我们太需要了!别说义务帮接孩子,就是花钱也乐意啊!”一个年轻妈妈对李海燕说,“我家每月请阿姨接孩子,差不多两三千元呢!咱们社区组织共享奶奶接送孩子,安全系数更高了!我们现在就报名!”

这下,李海燕心里有底了。接下来就是征集共享奶奶了。她决定先去找袁佩君谈谈。在李海燕眼里,袁阿姨既热情又善良,一直是社区志愿者,经常穿着“红马甲”参加公益活动。给孤寡老人理发、打扫卫生,她从不缺席。而且,共享奶奶这个创意也是从她身上得到的启发,所以,第一位共享奶奶非她莫属。

2019年秋天,天高云淡,橙黄橘绿。李海燕快步向袁佩君家走去。袁佩君给李海燕倒水,好奇地问:“共享奶奶?怎么个‘共享’法?”李海燕说:“就是共治共建,让咱们老年人发光发热,把您帮别人接送孩子的方式推广出去。老人们不单是自己家孩子的奶奶,还是社区孩子们共同的奶奶。”袁佩君兴奋地拍手说:“这是件大好事!我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大家一起做共享奶奶,让更多家庭受益,我赞成!”

社区征集共享奶奶的消息一出,奶奶们热情高涨,很快就有许多人报名。因为在探索阶段,李海燕精心挑选了5位奶奶:袁佩君、郑友娣、陈芝芬、钱金菊和钱佩君。她在社区微信群里发通知:共享奶奶要上岗了,需要接送孩子的家长可以报名。2019年下半年,东钱湖镇清泉社区共享奶奶志愿互助服务组正式成立。

万事开头难。当共享奶奶真的出现在身边时,有的家长还是迟疑了:能行吗?老人都那么大岁数了,身体吃得消吗?这些奶奶能认真负责吗?孩子安全吗?结果,第一批报名的只有十来个孩子,每位共享奶奶负责接送两个孩子。每天,社区工作人员把需要接送的孩子名单发到微信群里,奶奶们领了任务,早早去幼儿园门口等着。然后把孩子接到社区的“儿童之家”,陪着孩子写作业、做游戏,直到华灯初上,下班的父母再把孩子接走。

很快,奶奶们的暖心表现便打消了家长的疑虑。其中,傅祥英奶奶对孩子的耐心让家长啧啧称赞。年轻时,她在工厂上班,没有时间接送孩子,现在终于有时间了,就把对自己孩子的愧疚补偿在社区孩子身上。孩子们写作业时,傅奶奶总是坐在他们一旁陪着,不时用手轻轻抚摸他们的头发,那种慈爱由内到外溢了出来。

郑友娣奶奶是鄞州区盘扣和香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孩子们写完作业,她就教孩子们做香囊。聪明伶俐的笑笑做得有模有样,被大家夸得不好意思时,扑进郑奶奶怀里撒娇,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一群人,举起燎原的共享火炬

“共享奶奶就是我的亲奶奶!”笑笑总是这么对别人说。好口碑是最好的名片,到社区报名需要共享奶奶帮忙的家庭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共享奶奶一天要接送40个孩子。

老伴儿问袁佩君:“你不累啊?”“累啊,累并快乐着!”袁佩君对老伴儿说。“累了就歇歇,咱又不图挣钱,再把身体累坏了。”“没事儿,我有分寸。”

其实,袁佩君很享受做共享奶奶。退休后,她一度有种被社会抛弃的失落感。工厂不需要她,孩子们成家立业也不需要她。她既不喜欢跳广场舞,也不爱打麻将,除了参加公益活动外,在家只能打扫卫生、做做饭,很无聊。帮忙接送羽萱的那段时间,她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后来成为共享奶奶,她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孩子们身上,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她觉得,老年人能发挥自己的余热,帮年轻人分担生活压力的同时体现自己的价值,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共享奶奶的付出也收获了孩子和家长的尊重。走在大街上,穿着共享奶奶标志的“红马甲”,哪怕是路人都会和奶奶们打招呼,这种被重视、被需要的感觉太好了!

年轻的爸爸妈妈们经常在生活中关心共享奶奶。郑友娣奶奶有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有一段时间她犯病了,一直由郑奶奶接送的笑笑回家告诉了爸爸。从那之后,笑笑爸爸每天早起送郑奶奶去医院理疗,一送就是两个月,直到郑奶奶的病痛缓解。这种双向奔赴的情感,感动了家长,感动了共享奶奶,也感动了社区工作人员。

共享奶奶的出现还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了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偏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风气。由于一些媒体的过度渲染,一提起老年人,杨利就会想起“超市抢鸡蛋”“公交车抢座位”等负面新闻,对老年人有些防备心理:“共享奶奶出现之前,在马路上看见老年人摔倒,我会帮忙拨打120,但真的不敢上前去扶,担心被讹上。”

杨利原本雇了一位阿姨来接送孩子。2023年8月底,儿子高清阳马上要开学时,阿姨却突然辞工了。杨利一下子蒙了:合适的阿姨一时间哪能找得到?!开学在即,她焦头烂额。如果找不到阿姨,她就得在家当全职妈妈。只靠老公一个人养家,他们的生活质量就会急剧下降。万般无奈之下,杨利到社区微信群求助,意外发现共享奶奶正在接受孩子们报名,她赶紧报了名。

把孩子交给共享奶奶后,杨利心里还有点儿忐忑。不收钱的服务能行吗?他们原来雇的阿姨薪资可不低,共享奶奶能对孩子好吗?第一天,高清阳从儿童之家出来,她就悄悄问他:“儿子,共享奶奶咋样?对你好不好?”“好!陈奶奶(陈芝芬)对我可好了,还给我们带了青团,又甜又糯。”儿子的话彻底打消了杨利的疑虑。后来,她不但放心地把儿子交给共享奶奶,还成了推介共享奶奶的“大使”。

杨利说,这群可敬、可爱的共享奶奶改变了自己对老年人的看法。奶奶们首先向她迈出了一步,她才敢试探着也向前迈一步。她们像自己的长辈一样,无私奉献,把爱送给需要帮助的年轻人。

有一天,杨利去儿童之家接儿子回家,老公恰好也下班回来了,他说:“幸亏有共享奶奶,我们才不至于生活得太狼狈。”杨利感慨:“是啊,奶奶温暖了孩子,温暖了我们,也温暖了整个社会。你发现没,大家看见共享奶奶接孩子,都会主动让路!等退休了,我也要做共享奶奶,传递她们的精神,传承她们的公益事业!”

屋外星河浩瀚,屋里灯光温馨。在异乡打工的杨利夫妻,因共享奶奶而在这个城市找到了家的感觉。

4年来,共享奶奶志愿互助服务项目从最初的5人发展到党员带头人15名、核心成员58名、志愿者269名。她们的事迹也逐渐被传播出去,众多媒体纷纷报道,全国千万网友点赞。

随着共享奶奶在网上走红,奶奶们开心之余,也有一丝担忧。网友的评论五花八门。有质疑不收费的互助行为能坚持多久;有担心万一孩子磕着碰着,谁来负责……各种声音让奶奶们有点儿茫然。袁佩君坚定地对大家说:“如果前怕狼后怕虎,那就没有人敢帮忙了。共享奶奶是一件三赢的好事:孩子们有人接,家长能放心工作,咱们也丰富了老年生活。这么好的事情,你说咱们还担心啥?”

奶奶们,请勇敢地继续前行。同时,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的社区推广这一做法,让更多的年轻父母没有后顾之忧,也让共享奶奶们的这份大爱扩散开来。

精彩专题

Copyright 2009-2024© mf.womenof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婚姻与家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37088号-1
电话:010-65060651
地址:北京东城区史家胡同甲24号
官方微博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