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不听话”的青春期对话
发布时间:2023-03-21 17:03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作者/ 訾非
“不听话”是青春期的真实写照
几乎全人类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都不会让父母省心。他们多半会和父母有一段“你要我向东我偏向西,你让我撵狗我偏抓鸡”的逆反对抗时期,但中国父母还要额外经受一种考验:青春期里最激荡的那段时间也就是上初中和高中的年龄,恰巧也是应试教育内卷最激烈的时期。
多数父母都担心孩子在这个时期出现意外。他们希望在整个中学阶段孩子都能够心无旁骛,一心只读教科书,之后顺利考上大学,最好是985大学或更著名的大学。
父母格外害怕孩子的发展脱离惯常的轨道,这就产生了一种张力:在孩子最“不听话”的青春期,父母却最期待他们听话懂事。
于是,剑拔弩张、勾心斗角、事与愿违、灰头土脸……
比如我们经常谈到的“中二现象”,就是指孩子到了14岁左右时突然变得很叛逆,厌学、逃学、离家出走等诸如此类的行为一下子多了起来。这些看似“失控”的行为,其实是孩子独立意识和探索性发展的表现。在叛逆心理的驱动下,十三四岁的孩子渴望走出原生家庭去四海闯荡。父母被折磨得筋疲力尽,恨不得把孩子丢出去,于是独立和分离变得顺理成章。
这个年龄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同辈合作和老师的指引,最不喜欢的是父母的唠叨。
此时,如果他们能走出家庭,也就走向了心理成熟和经济独立的第一阶段。然而,看着孩子日渐下滑的成绩,父母哪里还有心思为孩子的独立意识或者探索精神欢呼呢?
咨询中,我经常碰到这样的案例:父母希望青春期的孩子能像他们当年那样心无旁骛地学习,尽可能考上好大学。孩子却说:“你们已经给我准备了足够好的生活条件,我为啥还要那么辛苦?”这类话语所体现出的依赖性让为人父母者绝望。
但如果探究下孩子的逻辑,就会发现并非无理取闹。毕竟父母当年之所以努力奋斗,是想要摆脱贫乏辛苦的生活,假如当年的生活像现在这样物质丰富,还会那么努力吗?
建设好家庭,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风。婚姻与家庭杂志是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刊、中国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家庭建设轻教材、全国妇联重要宣传舆论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