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类事件频发,其实是父母没教好这一课
发布时间:2023-03-02 16:25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作者/ 亚娜
不是性教育,而是边界感
2023年1月30日,一位女生在微博上吐槽自己在哈尔滨旅游时走进地铁女厕,发现厕所里有男孩,便说了他几句。不料男孩却哭了,男孩妈妈执意让女生道歉,双方发生了激烈争吵。
这让人联想到前不久冲上热搜的新闻—“女子在某服装试衣间遭两男童掀帘”。孩子在公共场所一个看似很小的举动,却引发一连串激烈后续:“遭掀帘女子被男童母亲辱骂”“女子男友对对方遭到网暴表示很满意”“一起花式教男童母亲当妈”……一时间,舆论基本上全部倒向遭掀帘女子一方,男童母亲也被扒出了姓名与住址。
很多网友感叹:“看,相似的事件还在继续上演。”不得不说,这类事件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生。提到男孩进入异性试衣间、卫生间,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家长对孩子缺乏必要的性教育。
但实际上,两件事的关键有所不同:进入女厕的男童6岁,处于生殖器官概念与性别认同的重要奠基时期,并对男女有别有着深刻的认知;而掀帘的男童只有2岁左右,性意识刚刚开始萌芽,这个年纪的孩子在幼儿园会跟异性小伙伴一起洗手、排队上厕所,甚至在一个屋里午睡,根本不懂异性之间有什么不便之处。
这时,我们就该明白:6岁男孩进女厕所是性教育的缺失,而2岁男孩掀女试衣间的帘子则是把公共场所当成了自己家,缺失的不是性教育,而是公共场所与个人家庭间的边界感意识。
所谓边界感,是指能把不同关系的人保持在不同距离上的感知力。简单来说,边界感是一个人和他人分享事物的底线,它是有弹性的,是一种“远而不疏,近而不入”的智慧。边界感弱的人容易侵犯他人边界不自知,即使自己的边界被他人打扰,也不敢说不,从而陷入无休止的自我内耗。
边界感教育可以让孩子对人与人之间的边界认识更清晰,既不会轻易被他人影响,也不会越界打扰别人,在之后的社交生活中更加如鱼得水,收获好人缘。
建设好家庭,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风。婚姻与家庭杂志是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刊、中国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家庭建设轻教材、全国妇联重要宣传舆论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