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小眼镜”,给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
发布时间:2023-02-02 11:44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作者/ 玄圭 专家支持 | 关梅林(积极心理学专家、 博士)
书声琅琅的教室里,放眼望去,至少有一半孩子的鼻梁上架着厚厚的镜片;节假日尤其是寒暑假,各大医院眼科门诊人满为患,且多半是中小学生……
2022年7月25日,“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高峰论坛”发布最新数据:目前我国近视人数多达7亿,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约为53.6%,两项数据均居世界首位。2021年,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6岁儿童近视率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则高达80.5%。
近视已经成为继肥胖、脊柱侧弯之外,威胁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第三大“杀手”。为什么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会如此之高?如何做,才能延缓近视低龄化趋势,缓解近视高发状况?父母在家庭中又可以做些什么?
关于近视:不只是戴副眼镜那么简单
“我是一名高一学生,身高1.82米,同学都说如果我不近视,身材、颜值都可以当明星了。可惜我是800度的近视眼啊,想想就心塞。”
“从小到大,每次体检我最害怕检测视力,心虚、害怕、自卑,什么都看不清。”
“我刚上初二,近视1000度。眼睛快瞎了,哪还有心情学习!”
近视给儿童青少年带来的危害,不只是看不清楚黑板、学习效率低,还会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甚至导致眼底疾病。高度近视的人出现视网膜穿孔、撕裂、脱落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倍。所以,近视不只是戴副眼镜那么简单。
2022年国庆节期间,外出打工的邱圆圆回家探亲,发现5岁的儿子小义习惯性皱眉、眯眼,看电视、玩手机凑得很近,赶紧带他去医院检查。一查不要紧,孩子的双眼近视已经超900度!
幼儿园的孩子怎么会患上高度近视?小义一岁半时,邱圆圆和丈夫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里由老人照顾。孩子经常熬夜看动画片、刷短视频,老人说:“很多时候我们睡着了,也不知道他玩到什么时候,早上不愿起床也没当回事儿。”婆婆的话让邱圆圆震惊又痛心。得知配戴OK镜能控制近视度数的增长,她马上给孩子配了一副。
在医学上,控制近视有两种办法:一种是使用低浓度阿托品,但有明显副作用,会出现口渴、面部潮红、过敏甚至瞳孔散大、调节麻痹、怕光等症状。医生不建议,家长也不敢轻易尝试。另一种是采用光学手段,即配戴OK镜(英文Orthokeratology缩写)。一副0K眼镜加上护理、复查,每年需要花费1.5万元左右,这对很多家庭来说是不小的负担。而且OK镜配戴过程复杂,年龄小的孩子觉得难受会抗拒,如果不注意卫生又容易感染。小义配戴OK镜不久就发生了感染,治好后拒绝戴眼镜,之后的每一次配戴眼镜都是一场战争。
“我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孩子的近视度数不再增加,在18岁做视力矫正手术前不发生眼底病变。”邱圆圆说。然而,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视力矫正手术,而且即便做了手术,视力得到恢复,眼底发生病变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事实上,提前做好青少年近视防控更为重要。但有的家长缺少关于近视的科学知识,孩子出现近视苗头时,不知道如何应对;还有的家长觉得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总不能为了保护视力不学习”。河南某医科大学眼科门诊的专家说,节假日经常碰到父母替孩子排队。“叫号时,孩子本人根本没到,一问才知道,在家学习呢。”一个近视500度的初二女孩向医生抱怨,即便放暑假,每天玩的时间也不能超过1小时。
孩子近视后,家长常出现两种极端反应。一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赶紧给孩子配眼镜;另一种是不愿意让孩子过早戴眼镜,觉得戴上就摘不下来了,会导致度数噌噌上涨、眼睛变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主任赵江月认为这两种做法均不可取,不仅耽误治疗,还会影响亲子关系。
正确的做法是首先要分析孩子的学习环境、用眼习惯等,比如每天是否保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坐姿是否达到“一拳一尺一寸”、是否每天过长时间地近距离用眼睛、每晚睡眠是否达标等。在生活和学习中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才是控制近视的有效手段。
建设好家庭,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风。婚姻与家庭杂志是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刊、中国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家庭建设轻教材、全国妇联重要宣传舆论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