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的爱情标签
发布时间:2022-12-19 19:55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作者/ 成文文 蒋薇
今年6月,第一代“00后”大学生已经毕业离校,正式步入社会,接受大千世界的熏陶与洗礼。
22岁,多么美好的年纪,也是我国男性公民可以领取结婚证的最小年龄。这意味着,第一代“00后”已经可以与心爱的人合法缔结婚姻关系了。
与互联网一起长大、更标榜个性的“00后”们,相较过往的“80后”“90后”,对待婚姻、恋爱也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甚至标新立异的态度。
他们正在书写怎样的爱情剧本,又会用什么样的态度和风格建构婚恋关系?
更懂爱情,更重人品
“这还不分?我开叉车把你叉走!”
“这样的男朋友要不得啊,我这个叉车司机都累了……”
2002年出生的李苏阳今年读大二,她跟室友席莉莉都是小某书“叉车文学”的资深用户。别误会,她们不是在谈论工地上的机械,而是在看到情感求助帖后发表自己的观点。
而在学校的论坛或“我们都是‘00后’”的豆瓣小组里,也上演着相似的桥段:
“男朋友家很穷,我家条件还行。要毕业了,我想继续读研,他说我不跟他回老家就分手,该怎么办?”
—“姐妹,老话讲门当户对,你们的差距因为选择不同只会越拉越大,况且他也不尊重你,我不看好这门亲事!”
“我刚大一,女朋友说彩礼没有18万8就不嫁,是不是该分?”
—“现在都提倡零彩礼,有了18万8就能保一辈子婚姻幸福吗?”
在更加优渥的生活条件、更加开明的家庭教育下成长起来的“00后”,在网络上能够更勇敢、自由地表达自我。
虽然才20岁左右,不少“00后”谈论起爱情来很有主见,他们会批判不考虑现实盲目追爱的人,称他们为“恋爱脑”;他们对娱乐新闻里出轨、诈骗、家暴或PUA伴侣的明星表现出极大的愤怒,一边高呼“恋爱不如搞事业”,一边声讨抵制劣迹艺人。
无论是学校开设的一座难求的恋爱与婚姻选修课,还是近两年b站上动不动点赞破百万的大学生恋爱指导视频,无一不说明现在的“00后”对恋爱、情感、心理知识有着超高的热情。
身为网络原住民,“00后”的衣食住行甚至恋爱交友,都高度依赖互联网。“80后”读琼瑶,“90后”看韩剧,而“00后”接触的则是社会学教授、心理学专家产出的知识类视频。耳濡目染,他们对建立有质量的亲密关系、对爱情中的义务和责任有了更多认识和期许。
女大学生晓嘉在大三时喜欢上了同届的学霸。为了能够跟男神有相处的机会,晓嘉可谓费尽心思,她跟着美妆时尚博主学习化妆、服装搭配,让自己看起来更美丽、优雅。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次联欢晚会上,晓嘉成功牵手学霸男神。
然而相恋半年后,晓嘉听男友的室友说,他依旧和高中时的女友关系暧昧。她猜出账号密码,登录男友的携程、美团等软件,发现之前男友说端午要跟亲戚过、周末要去当志愿者实际上都是坐高铁去邻市找初恋了。
晓嘉拿着车票和酒店订单截图找男友对质,看到他张口结舌的样子,二话不说提出分手。男友解释、挽留的信息涌进手机,晓嘉看了半晌,跟辅导员请假回家休整。
“孩子,你这么难过,要不找他谈谈吧,也许是误会呢!”晓嘉的母亲看女儿茶饭不思很是心疼。
但晓嘉很坚决:“我跟他在一起,是想活得更优秀、更快乐,但这几个月我却变得多疑甚至自卑。如果谈恋爱是这样,还不如单身。况且他恋爱时不忠诚,结婚后也不会老实!”
上海理工大学基础学院林发龙老师通过对本校“00后”开展调查研究后提出:“与互联网同步成长的‘00后’,虽然在爱情关系上持更包容、开放的态度,却几乎将恋爱基础缩减到了唯一标准,那就是‘忠诚’;而在选择对象的着重考虑因素方面,90.3%的‘00后’选择了‘人品’。”名人家暴、出轨、PUA等负面新闻让想要踏入婚恋之门的“00后”深受影响,在亲密关系中呈现或多或少的不安全感甚至防御心理。
互联网与媒介虽然让“00后”们更懂爱,也将他们爱的门槛抬得更高。
建设好家庭,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风。婚姻与家庭杂志是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刊、中国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家庭建设轻教材、全国妇联重要宣传舆论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