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嫂:生活和车轮一起向前
发布时间:2022-09-15 16:32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作者/ 王小槑 龙方媛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习惯用鸡汤灌溉心灵的我们可能都看过这样一句话。看似诗意的后半句,恰好道出了货运行业从业者们的日常。
据统计,我国约有3000万名卡车司机,支撑公路物流4万亿市场,承担我国物流75%的运输量。在他们背后,有着数以千万计的“卡嫂”。无论留守、跟车或是自己也做卡车司机,她们始终不懈努力,认真生活。
留守:守住我们的家
6:30起床做早饭,8:00前把老大送到学校,9:00前送老二去幼儿园,然后回家洗碗、洗衣服、收拾屋子;10:50接老大放学,做饭、辅导作业、安顿休息,14:00把老大送到学校;16:00接老二放学,准备晚饭,17:30把老大接回家……“就是一天天围着孩子转。”留守卡嫂李娜这样形容自己周而复始的日子。
婚后,李娜就没再工作过,一边操持家务,一边照顾两个孩子。留守卡嫂的日子,并不像很多人以为的那般轻松。只要闲下来,李娜就忍不住担心在路上的丈夫。据2018年出版的《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1》显示,有42.1%的卡车司机平均每天驾车时间为8~12小时,还有9.2%超过12小时。因为路况、交通管制等原因,很多司机常常在夜间行车。这也是最让李娜忧心的问题,“有段时间,他连续开夜车,到家了黑眼圈重得就跟个大熊猫一样。”
公公婆婆在老家有自己的小买卖,不能帮忙看孩子,李娜只好自己咬牙坚持着,“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一次,老二半夜生病需要去医院,可又不能把老大自己一个人留在家里,李娜只好背着一个抱着一个赶去医院。护士问她:“你怎么自己带两个孩子?都没人帮你吗?”陌生人的关心直戳内心,坐在医院凳子上,李娜只想大哭一场。
转行的问题,小两口不是没有思考过。李娜生完老大半年后,丈夫在家陪了她半年。家人也都劝说他换份工作,可丈夫觉得自己没有别的技能,而且其他工作也负担不了日常花销,权衡再三后又买了辆卡车上路了。
像李娜一样,被“绑”在家里的卡嫂不在少数。自从小孩上学后,张春春就从跟车卡嫂变成了留守卡嫂。深知货运路上的各种危险的她,为了让丈夫更好地休息,几乎从不主动打电话。开车时不能接电话,睡觉时就更不得了,“被吵醒后,他就睡不着了。”一般情况下,张春春的丈夫都会趁吃饭时间跟她联系,时间合适就打电话,时间不合适就发信息,问问孩子、问问家里,也算是报平安。不过,张春春还是担心,“他上次回来就是因为盖雨布,把胳膊摔脱臼了”。
为了让丈夫在跑车路上没有后顾之忧,她们个个被生活锻炼成了女超人。不过,她们也有害怕的事,其中之一就是孩子生病。孩子生病时,下意识地想要联系丈夫,但总是瞬间放弃,“没用,他又不能马上回到你跟前。如果他在睡觉,还影响休息”。几乎每次孩子生病,张春春都是一个人熬过一夜一夜。待到孩子痊愈后,才会在某天聊天时跟丈夫提起,“前几天孩子生病了……”
前几年,她也觉得委屈,包括生老大的时候,丈夫是第二天晚上才赶回来。当时,她眼泪止不住地流,说什么都不肯理他,后来释然了,“我知道他心里时时刻刻在挂念我们”。她还会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孩子们听,“爸爸是爱你们的,他一个人在外面挣钱,是为了让咱们一家人过上好日子”。如今,爸爸打电话回来,如果大女儿恰巧在旁边,总会和爸爸唠上几句:“爸爸,你要注意安全。等你回来,我有礼物要送给你。”有时是自己制作的小手工,有时是一张手写贺卡,女儿总有她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亲的爱。
有人冲锋在前,就要有人留守后方,每个家庭的生活担子无不是这样被扛了起来。
建设好家庭,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风。婚姻与家庭杂志是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刊、中国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家庭建设轻教材、全国妇联重要宣传舆论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