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家共住大别墅,这种养老方式有点儿潮
发布时间:2018-09-07 00:00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作者/ 巴根草
浙江杭州一对老夫妻朱荣林和王桂芳,拿出自己家的3层别墅,招募60~70岁之间的老人“搭伙养老”,在他们看来,经历过生活百态的同龄人,跟他们更“搭”。经过一年多的相处,别墅里的13位老人,过得其乐融融,和“老搭小”相比,“老搭老”也别有精彩。
杭州老夫妻发起“老搭老”
退休前,朱荣林是杭州瓶窑中学的英语老师,妻子王桂芳担任化工厂厂长。如今,两个人都70多岁,辛苦了一辈子,就想着能度过一个舒适安稳的晚年。两个孩子也孝顺,考虑到父母不愿住在城里,便在老家长寿村为父母盖了一栋3层高的别墅,屋前屋后共计500余平方米,装修、布置都按照老人的喜好来。每天早上,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的青山绿水,朱荣林觉得自己的心态都变得年轻了。
可时间久了,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别墅虽大,但在郊区,子女们在城里上班,只有周末才能回来看看,平时都是老两口在家,冷冷清清,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周边的老年人没事还喜欢打打牌,可朱荣林和王桂芳却不愿意往外跑,一个窝在沙发上无所事事,一个对着电视机打盹。
渐渐地,朱荣林因为这一潭死水似的生活变得焦躁起来,经常和妻子说不上几句就乱发脾气,饭菜上也都是对付着吃,有时烧几个菜要几顿才能吃完,不仅没有营养,也不健康。
看着父母整日恹恹的,身体越来越差,两个孩子很着急,特意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希望能解决父母的养老难题。老大建议干脆把父母接到身边,别墅留着偶尔回来度假,老二建议轮流回到别墅来照顾父母,一人3个月。第二种办法虽好,但不现实,一天两天还可以,常年下来,不仅孩子们累,而且来回开车老两口也跟着提心吊胆。朱荣林叹了口气,对孩子们说:“你们忙你们的,我们会自己找乐子,有空儿你们多回来看看就行。”
一天,朱荣林在公园里跟几个老伙伴聊天,大家七嘴八舌地聊起了养老的话题,有人说现在很多老年人为了排解晚年的寂寞,愿意把房子免费租给年轻人,只为了有人说说话,或者生病的时候有人能搭把手。
回家后,朱荣林跟妻子说了这事:“要不咱们也试试?你想想咱家房子这么大,招两个年轻人来,家里也有了活力,有人陪着咱们说说话,也不那么寂寞了。”王桂芳却不同意:“咱俩年纪大了,喜欢安静,年轻人爱闹,生活习惯不一样,如果把人叫来了,到时再叫人走,多尴尬。如果有老年人跟咱们生活习惯差不多的,能住在一起,这倒是一个办法。而且老年人在一起,彼此说话也能理解,饮食习惯也都差不多,比和年轻人住在一起好。”朱荣林一听觉得不错,便把这个想法跟孩子们说了说。两个孩子都觉得不错,社会上像父母这样不愁吃穿却晚年寂寞的同龄人有很多,把他们召集在一起,彼此陪伴彼此照顾,不失为一个养老的好办法。
2017年5月,朱荣林和王桂芳开始在当地一家报纸上招募“租客”,他们将租客对象定为60~70岁之间的夫妻,另外还设了4个条件:人品好、身体好、心态好、不计较。很快,应聘者络绎不绝。朱荣林和王桂芬的别墅装修精美,有很大的落地窗户,光线充足,从别墅的一层到三层,每一层都有3个房间,每个房间都配有电视电脑和独立的卫生间。别墅外面,更是自成一派,两亩菜地、一片竹林、一方池塘、几棵果树和鸡狗数只。这样美丽的田园风光吸引了不少老年人。短短一周,应征的租客就达到了100多对。朱荣林夫妻经过认真筛选留下了30对夫妻,之后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对他们进行了“考察”。
考察的过程其实很轻松,要么是大家聚在别墅里聊天吃饭,要么是去旅游。谈天说地间,朱荣林和王桂芳便将租客们的脾气秉性摸了个大概。说话咄咄逼人的不行,性格太过孤僻不合群的也不行。最后30对应征者,只留下了4对。
2017年7月8 日,朱荣林夫妻和登报招募来的4对租客,正式开启了他们的抱团养老计划。其间因为一些突发原因,租客走了两对,又来了3对外加1位,别墅里固定人数为13人。父母有了陪度晚年的伙伴,孩子们的心终于放下了。
建设好家庭,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风。婚姻与家庭杂志是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刊、中国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家庭建设轻教材、全国妇联重要宣传舆论阵地。